福建永春桃城镇高阳余氏——余光中乡愁的起点

2020-09-22 03:14:29 作者: 福建永春桃城

余承尧(1898年—1993年)中学毕业后便投笔从戎,早年留日,1924年学成归国后,再次投身军旅。抗战初期,他就晋升至中将,负责战区督军。经过20多年的戎马生涯,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以国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职申请退役获准,后来从商。1949年,他因生意之机,转道台湾看望军中旧识,不想就此与大陆的妻儿天各一方,一别整整40年。

余承尧在台40年,孤身蛰居在台北的陋室,除献身南管文化之外,他时刻思念着故乡永春和军旅所涉河山。他把这种难以排遣的孤寂全部投入绘画之中,56岁才开始自学绘画的余承尧,没有师承,却凭着极高悟性与顽强韧性,以自然为师,以数十年军旅生活登山临水的丰富记忆为灵感,创作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作品。余承尧开创了现代山水画的新风格,在台湾被公认为“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足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齐名”。

余承尧常常对侄儿余光中讲起画中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令余光中对故乡的记忆更加清晰。余光中7岁时随父母回到永春,在老家待了半年左右。童年短短半年的快乐时光,祖厝的院子、前院的晒谷场、房后5棵茂盛的荔枝树和儿时一起玩乐的伙伴,却一生都伴随着他。

半个世纪以来,余光中的《乡愁》在全球华人中引发强烈共鸣,2003年,阔别家乡68年、终于又踏上回乡路的余光中,在《八闽归人》一文中写道:“泪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这一带的隐隐青山,累累果林,都为我顾盼所拥有,相信我只要发一声喊,十里内,枝头所有的芦柑都会回应。骤来的富足感一扫经年的乡愁。”此后,他数次回到泉州,专程为泉州申报“中国魅力城市”担任城市推荐人,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洛阳桥的长度并赋诗一首……

从余光中许多作品中可见,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其人其诗已成为海峡情缘的文化意象,凝聚着浓浓的乡愁和爱国情。

古朴典雅的余氏祠堂

来源 | 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