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唐朝是我国铸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传世精品众多,品质上乘,代表了行业的顶尖技艺水平。而宋朝铸镜业其实也非常发达,考古发现的实物也非常可观,但是宋镜整体却远不如唐镜精美厚重,质地相对轻薄粗糙,纹饰敷衍,锈蚀泛黄。这种反差一言蔽之就是铸镜业的生产制作理念发生了由贡品到商品的变迁所致。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古代铸造铜镜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距今已经四千多年了。
古代“镜文化”的深入人心离不开铸造镜子的手工业产出实物予以支撑。
唐朝主要铸镜中心——扬州
唐朝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作为当时的商业经济中心,也是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枢纽城市,广泛吸收了当时各具特色的外来文化因素,百炼精工制作而成的铜镜材质纯正、纹饰繁复、金银螺钿工艺富丽精美。
正如晚清宫女口述的《宫女谈往录》中所说:“内廷制造,一不怕费料,二不怕费工,只求精益求精,没这两条,说是御制, 都是冒牌”,由此可以遥想扬州铜镜的工艺之精湛。
唐代八卦镜
宋朝铸镜中心南移,多个城市竞争激烈
不同于唐朝铸镜业主要集中于扬州,宋朝工商业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出现了多个手工业发达的铸镜中心城市。
除了扬州、成都、北宋都城汴京(开封),铸镜中心还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湖州、建康(南京)等众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少传承有序的铸镜世家。
宋朝皇帝不像前朝皇帝那样喜好奢华器物,普遍雅好诗书文玩,因此无论是在厉行铜禁时期垄断组织铜器生产的官营铸镜机构,还是在商品经济中顽强发展,渐渐萌生品牌宣传意识的家族私营铸镜作坊。
唐宋铜禁政策对铸镜业的影响
铜禁政策下官方将铜镜等同于钱币铸造,明令禁止民间私铸铜镜,官铸铜镜由政府专职机构统一生产,以相关铭文作为标示。
宋朝铸镜业发达工艺水平反而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得出宋镜工艺价值不如唐镜的主要原因,大致就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三,私营铸镜业在唐宋以来“铜禁”政策夹缝中崎岖发展,终于等到两宋时期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钱荒”而放松限制,得以与官营铸镜机构相对公平地进行市场竞争。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