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黄忠、魏延和泠苞。原文如下:
魏延马上寻思:“只去打邓贤寨,不显能处,不如先去打泠苞寨,却将得胜兵打邓贤寨。两处功劳,都是我的。”就马上传令,教军士都投左边山路里去……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入寨,泠苞已有准备了。一声炮响,三军上马,杀将出来。魏延纵马提刀,与泠苞接战。二将交马,战到三十合,川兵分两路来袭汉军。汉军走了半夜,人马力乏,抵当不住,退后便走。魏延听得背后阵脚乱,撇了泠苞,拨马回走。川兵随后赶来,汉军大败。
走不到五里,山背后鼓声震地,邓贤引一彪军从山谷里截出来,大叫:“魏延快下马受降!”魏延策马飞奔,那马忽失前蹄,引足跪地,将魏延掀将下来。邓贤马奔到,挺枪来刺魏延。枪未到处,弓弦响,邓贤倒撞下马。后面泠苞方欲来救,一员大将,从山坡上跃马而来,厉声大叫:“老将黄忠在此!”舞刀直取泠苞。泠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黄忠乘势追赶,川兵大乱。黄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直赶到寨前。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不到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将上来,泠苞只得弃了左寨,引败军来投右寨。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益州争夺战期间,刘备占据涪水关后,刘璋派出泠苞和邓贤等四将,企图夺回该地。魏延为了抢攻,独自率部攻打泠苞的营寨,结果中了泠苞的埋伏,伤亡惨重。幸好此时黄忠及时赶到,这才扭转了战局。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泠苞击败魏延时所采用的战术,叫做“兵分两路”,意为部队分成两路人马,各自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这场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不过,从这段记载也可以看出,小说中出现的泠苞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名字是冷苞。至于作者为何进行这样的改动,很可能是版本差异所致。
说到历史上这场战斗的经过,记载非常简单,远不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精彩纷呈。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突出黄忠的神勇,而是贬低魏延这一人物形象,为后来魏延与杨仪的内讧做铺垫。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那便是泠苞的武艺高低。按照小说中的描述,泠苞是益州名将,武艺高强,与魏延大战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其武艺的确不错。而泠苞在黄忠面前却不堪一击。两人首次单挑,黄忠便击败泠苞。不久之后,两人再度单挑,不到十个回合,泠苞便落荒而逃。
原本由此可以看出黄忠与魏延无疑的高低。但令人疑惑的是,在小说第六十三回中,泠苞再度与魏延遭遇,两人第二次单挑,结果却令人疑惑。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泠苞见当夜风雨大作,引了五千军,径循江边而进,安排决江。只听得后面喊声乱起,泠苞知有准备,急急回军。前面魏延引军赶来,川兵自相践踏。泠苞正奔走间,撞着魏延。交马不数合,被魏延活捉去了。”原本第一次能与魏延单挑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的泠苞,为何在第二次单挑之时短短几个回合便被生擒活捉呢?实在令人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