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子,是仅此于皇帝的存在,是一国之储君,这等身份,用个炫闪的词汇,便是“金疙瘩”。无数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过是求一个太子登位,一朝翻身罢了。
不过说白了,这也便是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对百姓思想的禁锢。封建王朝,再如何开明,皆逃不过帝王之爪和权力倾轧。
如此深究,位登东宫太子亦非全盘好事。
倘若帝王寿命长些,还能耗死自个儿接班人,如朱元璋耗死太子朱标,扶持嫡长孙朱允炆登基。而后被朱棣政变,一手夺下大明江山。
还有些东宫太子,更是不得善终,例如隋朝的杨勇和唐朝的李建成。杨勇不提,单论李建成便成为史书中口诛笔伐之人物。
但论及起来,是嫡是长,随父常年征战,没点能耐,李渊此人能立其为太子?不过是一场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罢了。
况且帝王之心难以揣测,纵然是自个儿扶持的太子,一旦名望日渐高涨,自然也是备受威胁。或许,这便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
东宫一制,止于清朝,许是看过太多朝代的血腥倾轧,清朝在位者搞起了“秘密继承人制度”,意在保护血脉传承。不过这种神秘的方式,反倒引发了更大的争端。
朱允炆
当然,东宫背后所代表的,远非一个方位如此简单,更是一份权利考验。
到隋唐之时,东宫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权力体系,宛如一小型朝廷,这是帝王对继承人的试炼。
东宫,本质上便是一份对继承人的期许,和对子嗣绵延的愿景。东表示一切的希望,继承人于东居,是对朝代连绵不绝的美好愿望。
而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劳动力所代表的是全部的希望,子嗣成为了众人心头之牵挂。
纵是尊贵如帝王家,亦难以幸免幼子早夭的命运,皇太极便没能留住心爱的宸妃稚子,最终只能含泪而终,然后开启了孝庄皇太后的传奇一生。
而缘何会有东宫太子一事呢?许是春秋的乱象所致,诸侯割据的年代,是战火的肆虐和百姓的疾苦。
一统江山的秦始皇,亡于二世,除却奸臣当道,他不急于立东宫储位也是有所讲究的。
当然,不论如何,现今一切已是过眼烟云。那些纷纷扰扰的权利争斗到如今,不过是众人口中的历史过往。
诸君倘若愿意,便当故事听过,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