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一位老婆婆救起喂了一碗菜汤喝,这一喝,就喝出了一个大明的开国皇帝来!
朱元璋登基后,始终都忘不了这碗汤的味道,但御厨都没法做出朱元璋所说的味道,于是朱元璋孤身一人再见老婆婆,结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朱元璋走时没有留下任何奖赏,但却被老百姓称赞,那老婆婆也说不亏当初那碗汤,值!
这是咋回事呢?
故事还得从朱元璋小时候说起。
一、命大的朱重八
元朝那时农民苦,小孩也易夭折,战乱又常常死人,所以农村生的孩子虽多,取名却不讲究,按出生时间取易记就行。
朱元璋的父亲希望子孙兴旺,干脆就重一开始,一直往后排,排到朱元璋这就老八了。
这时候朱元璋不叫这名,叫朱重八,一听就知道是农村人,排行老八。
朱元璋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做过放牛娃,《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说“上世以来,服勤农业”,所以朱元璋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家业,最终能够成为皇帝,估计朱五四这个父亲泉下有知,在地下可以哈哈大笑三声。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百姓困苦不堪;1344年春又发生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在半月内先后去世。
朱元璋家穷啊,无钱买棺材,连个父母安葬的地方也没有,四处磕头求情,最后邻居刘继祖见他们可怜,把自家的好地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与二哥才将死去的父母、大哥用破衣服裹了葬下。
然后一家人分道扬镳,各自找活路。
这场死离死别对朱元璋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登基后非常注意百姓疾苦,政策上尽量减轻农民负担,面对普通百姓也没有丝毫架子。当然,除了这个原因,还跟一个老婆婆有关。
二、救人的大娘
01、出寺化缘
朱元璋走出家门,也不知道往哪儿去,加上啥都不会,最后为了混饱肚子,只好跑到皇觉寺剃度当行童,拜高彬和尚为师。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朱元璋做得仅是打钟击鼓、烧饭洗衣等杂役,还不时被训斥,朱元璋以为这样也挺好,至少饿不死。
哪知很快又闹起了饥荒,寺庙香火零落,也支撑不下去了,便让寺中和尚四处化缘去求生。
朱元璋只好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拿着一个钵,拖着一双腿,开始了流浪生活。
走过合肥,西进河南,到达信阳,北走汝州、东经鹿邑、最终回归皇觉寺。
一路的颠沛流离,没有诗,只有远方,还有一碗救命汤。
02、一碗救命汤
那时朱元璋到了信阳,那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别说布施,头上插根草标卖儿卖女的人到处都是,粮食比人命精贵!
三天没讨到吃的,朱元璋摸了摸干瘪的肚皮,又狠狠地勒了勒腰带,才坐在一家破烂的农户屋前大树下歇凉;等缓过劲,挣扎着起身准备前行,哪知用力猛了,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等朱元璋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被子发着霉臭,屋中却正荡着一股清香,这让朱元璋的肚子一下子“咕噜噜”地响了起来。
正在忙活的老婆婆听见声响转过脸来,见朱元璋醒了,便过来扶朱元璋靠在床边,才去灶台揭开锅盖,舀了一碗汤过来,吹了吹,用勺子一口一口喂朱元璋。
这一喝,朱元璋眼睛就红了,真香啊!
“孩子,你饿坏了,不然吃硬食,大娘也没好东西,就地里还有一点白菜,这就将就着喝吧。”
朱元璋觉得汤真的好喝,喝出了井水的清冽,喝出了白菜的甘甜,喝出了人心的善良,还有点母亲曾经煮的味道!
“娘,有啥吃的,我饿了!”一个小子从外面窜了回来,衣衫破破烂烂的,脸上还挂着黑。
“锅里有白菜汤,你去喝一碗,给这位大哥再留点!”
“好咧!”小子自个儿从锅里舀了小半碗汤,坐在门坎上三两口喝了个精光。
等了大半个时辰,那老婆婆又去把汤热了,这次多了些白菜,朱元璋吃了个半饱,直说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