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被苏东坡调侃“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他,其实也写得一手好词

2020-10-01 08:42:04 作者: 爱唐宋词:被

我们提起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数都是仕途不得意,人生不顺遂的,因为不经历苦难,就不足以积淀足够的沉郁情绪。就不足以发而为精妙的文字

司马迁不是说: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但其实,古往今来的文学家中,也有一生顺遂,高龄平安至老的例子,比如本文要说的北宋的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现在的浙江湖州)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先为“张安陆”。

(苏文:张先像)

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宋神宗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你看,他从做官开始,一共经历了三个皇帝,还能平安病逝,着实不易。

在那个时代,能活到八十八岁,是真真正正的高寿,更何况野史多有记载,说张先在八十多岁时,仍花钱买妾,甚至苏东坡还写诗嘲笑他,称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还嘲笑他是“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他最大的儿子,比他最小的女儿,整整大了六十岁。

总之,张先一辈子过得蛮平顺,而且他也有不少词作,比如这首《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全词如下: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登高望远,自然会想及远方牵挂的人,因此,登高怀远中自古同慨的悲苦。而词人开篇一句,自然是经历了无数次登高怀远之后,将胸中的悲苦一古脑地倒了出来。此前与远人的一切一切,都萦绕在这短短的一句里。我登高怀远的悲苦为何会无穷无尽呢?因为世上没有任何感情比真挚纯粹的爱情更为浓烈。

(伤高怀远几时穷?)

当然,这是总括,是开门见山,是全词的概括。

没有别的,就是离愁,就是伤高怀远。但伤高怀远的离情悲苦,总还有细节,接下来铺开写。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当一个人的心绪为离愁占据,那么,她眼中的一切风景,都关乎感情。风中飘过的柳絮当然是情。你看眼前这乱拂的万千柳丝就激起了她胸中的离思,使她心绪不宁,让她情丝纷乱,因为“千丝”,就是“千思”;那远去马匹的嘶鸣渐渐听不见了,飞驰的马儿扬起的尘土连绵不断,却到哪里去寻找郎君的踪迹?

(飞絮蒙蒙)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她把目光从远方收回,看近处,不远处就是一池不小的池塘,池水溶溶,池塘里,鸳鸯成双成对,这更激起她的相思情怀,遥想昔时的欢聚情景,怎不孤寂更甚!更何况,水中的小舟南北来往,仿佛正是往日莲塘相约的旧景。桡,读ráo,本指划船的桨、楫,这里指代小船。

(双鸳池沼水溶溶)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再度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阁楼的楼梯收上来了,不会再有人来了。眼中所见,不过仍然是眼前的习见的沉静画阁,黄昏又过,也仍然是往日一样的寻常帘栊,天边远远地挂着的,仍然也还是那一弯斜月,月光隔着帘幕照进来,清冷而孤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