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次讨伐曹魏,司马懿为何从不主动伐蜀,曹叡临终说出真相

2020-10-01 09:48:47 作者: 诸葛亮六次讨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有着长达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自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蜀国虽然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不错,但远远没有达到数次北伐的军事实力。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乱事。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是北伐曹魏的机会。

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六次讨伐曹魏的序幕。而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而能动摇蜀国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

但是第一次北伐,蜀军除了在街亭略损兵马外,其他情况并没有损伤,而且还将天水,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军民全部迁往了汉中,大大扩充了蜀国国力。至于第五次北伐,蜀军的最大损失就是诸葛亮的去世,其他的情况也没有受到任何可以动摇国本的伤害。

那么诸葛亮六次讨伐曹魏,司马懿为何从不主动伐蜀呢?曹叡临终说出真相。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升任为太尉,之后辽东太守公孙渊反水曹魏,司马懿出兵征讨,用时一年,才将大敌公孙渊彻底消灭。此时,司马懿收到魏明帝曹叡的诏书,诏书上面讲到。

“我现在躺在床上,非常想见到君,速速赶回,与我见面!”于是司马懿连夜赶回。曹叡在临终前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就是要让司马懿来辅佐幼主,曹叡死后,年仅8岁的曹芳坐上皇位。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司马懿一直没有对蜀汉进兵。

事实上这就是司马懿一直主动出兵伐蜀的原因。由于诸葛亮本人出色的练兵,导致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军正面野战对魏军占据优势。这种情况下,曹魏最好的策略,当然是守住边境,休养生息,发展国力。等到其对蜀汉的优势变成压倒性时,再一举出兵攻灭蜀国。

在此之前如果贸然南下,由于蜀道的艰难和蜀军的战斗力,很可能遭到惨重损失。而对于司马懿来说,作为一个君王,最怕的就是臣子“取而代之”。而作为臣子,最怕的就是君王以为自己要“取其而代之”。如果司马懿要是卯着劲把蜀汉弄死。

估计接踵而来的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就司马懿功高震主的劲,恰恰的早就让曹魏宗室不满,这是内患,如果外患蜀汉以及孙吴被清除,曹魏宗室第一件事要做的恐怕就是要忌惮司马懿,之后解决其和清除其家族势力。

再一个,蜀汉不是徒有虚名,能够造就三足而立的局面,就证明蜀汉并不是浪得虚名。司马懿抵抗蜀汉有功,在曹魏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人物。而事实上当时的局面,伐蜀不伐蜀,并非司马懿所能决定。而即使司马懿获得伐蜀的机会,以他的老谋深算,应该会阻止这种徒劳无功的行为。

追逐历史,仰望天空,世世代代的风流人物又在何方?去寻找,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吧。数英雄,论成败,一切皆成往事烟云,随风而逝,不变的是英雄的胆魄心魂带给后人无穷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