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了保障贵族特权,设置一奇怪职位,入与不入,事关生死

2020-10-03 16:13:58 作者: 清朝为了保障

对于中国古代的官职,大家听的最多必然就是“丞相”、“宰相”、“太师”、“将军”、各部尚书等,在不同的朝代,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官员等级又大概分为九品,每一品都分为“正”和“从”,经常听影视剧里说到的“九品芝麻小官”确实是九品中的末流,但其实还有未入流的官职,这里面的官职名大多是现代人没有听说过的,或许即使听说过,也并不详细了解官职的职责。

就比如说“不入八分辅国公”,“入八分镇国公”,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这个官职的等级职责,不入八分,看似是处于末流,可辅国公和“镇国公”听起来还挺“高大上”的,似乎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那凑一起会是什么等级的官职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清朝的特有官职“不入八分辅国公”。

要想说清这个官职,就需要从清朝的官职开始介绍,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满人入关中原后,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实行统治,重用汉人,笼络汉人,虽说两百多年里清朝成功实行了“汉化”政策,但满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特色,清朝将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其实就是“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入八分与不入八分,自贝子以上的等级都是入了八分,受封的贝子是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由此可见,贝子以上的爵位在血缘上就离清朝皇室更近些,当然统治者有时也会凭功封赏,或者是授予蒙古人。入八分镇国公,是八分内的末流,可以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而没有入八分的爵位各随旗行走,镇国公和辅国公看似只差一分,享受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那么这个“八分”具体是怎么分的呢?满清军队可以成功入主中原,不仅是因为大明王朝的衰弱,还有满人的统治者几乎都在为实现入主中原的大业而奋力战斗,那时候的八旗贵族骁勇善战,因为统治者规定每当打了胜仗之后,要将军功分为八份,这样每个旗都能根据等级参与战利品的分配,久而久之,这些人的身份就固定下来了,他们成为八旗贵族的一种等级,称为“入八分”。

这八分又是分为八种待遇,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些待遇还代表着八旗在处理国家大事中的地位和权力。清朝统治者以“八分”为爵位制度作为分界线,按照身份和军功进行分封的,一般对汉人进行赏赐之时,他们是无法入八分的,只能是满族的高级贵族入八分,更有利于统治者建立满汉之防。

当然,并非入了八分,就可以一劳永逸,若是入八分王公犯下重罪,或者是冒犯皇帝,他们遭到的惩罚很有可能就是削减爵位,一方面可以以示公正,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击贵族的政治威望,以及爵位所带的经济收益等等。

那么入了八分的王公贵族可以一直保持家族的荣耀吗?统治者自然不会让贵族子弟坐享其成,若是让他们继承父亲的爵位,那么若干年之后宗室就扩大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每年给他们的赏赐供奉对于清朝来说,绝对是一大笔的负担,而且入关中原后,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大大减弱,这样朝廷就会养上一大批的闲人,成为清朝的累赘。统治者吸取了明朝的教训,规定爵位继承实要递减的,承袭降四级后不再降,这样一来,一些原本权势极大的贵族就不可能扩大势力了,他们的子孙一代代继承,到时候家族势力大大衰弱,对于皇室就不可能造成威胁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