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后是一位明君?

2020-10-04 16:14:15 作者: 历史上有哪些

太子,是指皇帝的指定继承人,按理说,等皇帝去世,太子就能够登基为帝。不过,正因为太子的位子十分尊崇,所以常常引得他人觊觎,许多太子最终没办法成为皇帝,而许多代替原来太子称帝的人,都不算名正言顺。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后是一位明君呢?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数不胜数,但称得上“明君”的却不算多,许多有作为的君王因为其污点而不被认可,笔者姑且按照大众的标准,寻找继位前是无可争议的太子,继位后是贤明君主的几位来说说。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笔者认为符合条件的有周武王姬发。

姬发是周文王姬昌十五岁时生下的,是嫡次子,而姬发的嫡长子是他十三岁时生下的伯邑考。后来,纣王将伯邑考残忍地做成肉羹,并赐给姬昌吃掉,这也埋下了周朝反商的伏笔。伯邑考死后,姬昌作为嫡出且年龄最长的孩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太子。

姬发继位时,周已经积蓄了很强大的实力,诸侯们也纷纷归附,在此基础上,姬发对内任用姜太公为军师,总领事务,又重用周公旦、召公等贤臣,对外则交好各诸侯,组建伐商联军。后来周朝灭商而正式建立,姬发分封诸侯稳定天下,又强调礼法,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颇深。

大约九百年后,中原大地上又迎来一位明君,那就是与其父共同缔造“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

和姬发类似,刘启原本也并非汉文帝的嫡长子,在刘启出生前,汉文帝还是代王,他和代王后已经生下四子,所以说刘启在汉文帝儿子中的排名可以说是很靠后了。

不过,早在汉文帝被立为皇帝前,代王后以及其四个儿子都相继去世,于是汉文帝即位后,众臣请求立太子,刘启因为是剩下的儿子中最大的,于是成为了太子。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汉文帝去世,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继位不久,为了维护统治,刘启先向同姓诸侯国中的吴国下手,吴王刘濞不愿坐以待毙,便联合其他几个诸侯王一同起兵,史称“七国之乱”。刘启任用周亚夫,平定了气势汹汹的藩王们,并趁机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日后汉武帝将诸侯问题彻底根除打下了基础。

汉景帝在位期间,大体沿用了汉文帝的治国方针,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策略。他不但鼓励农桑,还将土地贫瘠处的人民迁徙到土壤肥沃处。此外,他还多次减轻赋税、推迟徭役并减轻徭役工作量,缩短服役时间,以此减少对耕作的影响。

笔者认为,朱元璋原本选定的太子朱标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也能够毫无压力地入选这份名单,因为朱元璋对他的教导无微不至,而他也表现出过人的治国能力和品德。历史上许多太子其实和朱标类似,他们从小受到治国教育,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施展,实在是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