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金庸小说所涉及的思想,可以说是诸子百家、九流三教,几乎包罗一切,而在文学方面,则诗、词、歌、赋、对联、谜语、小曲应有尽有,而且都十分妥帖得体,毫无勉强做作或捉襟见肘之感,相反却使人感到游刃有余、长才未尽。然而其中最重要之一点,我感到他书中贯穿始终的思想,是一种浩然正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是非感!作为侠义小说,当然离不开侠和义,但是,他不是旧式的江湖帮会之间的恩恩怨怨,或者个人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不是忠臣义士、清官廉吏与奸党邪恶之间的矛盾斗争,我感到他的小说所要表达的主要的思想,即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远远高出以上这些旧式的侠义小说所习惯于表达的思想。读他的小说,常常使人感到他笔下的一些英雄人物,具有一种豪气干云、一往直前的气概,他给我以激励,给人以一种巨人的力量,一种要竭尽全力去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精神;并且,他笔下的人物,也使人感到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第三,从艺术上来看,金庸所创造的一些人物,就其主要者来说,并不乏有血有肉的成功的形象,例如萧峰、陈家洛、文泰来、霍青桐、郭靖、黄蓉等这些艺术形象,都是令人难忘的,具有很强的感人力量的,有谁读过这几部小说而不被这些艺术形象感动的吗?我看,对这些艺术形象竟会无动于衷的读者,恐怕即使有也毕竟是极少数。当然,就金庸所创造的全部小说人物来说,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的,绝不止上面所提到的几个,这里只是略举一二而已。一个小说家,能够留下若干个艺术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不会忘记,能够在小说艺术形象的人物画廊里占有几席位置,这就是十分难得的了,这就是一个小说家成功的标志。
第四,我特别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金庸小说的文学性,它与一般旧式的和时行的侠义小说有显著的不同,它不仅是小说的语言雅洁、文学性高、行文流畅婉转,也不仅是有诗有词,而且都不是凑数之作,而是相当耐读的,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时时展现出一种诗的境界,一种特别美好的境界。用习惯的话来说,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意境,读后,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感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这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文学素质,而不是仅仅如一般侠义小说以情节的紧张给人以吸引力。尤其应该指出的是金庸小说场面之阔大,意境之奇丽,是远远超越于以往的同类小说的。特别是金庸极善于写一个个大场面的斗争。如《书剑恩仇录》中写铁胆庄、写劫狱、写游湖、写霍青桐破敌等场面,《天龙八部》中写萧峰大战聚贤庄等的场面,都是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的。我们读《水浒传》至闹江州,已经感到文章花团锦簇、热闹非凡,而又井然有序,好看极了;我读金庸小说中的许多大的斗争场面,时时感到作者的笔下虽然在驱遣着千军万马,但却运笔如椽,井井有条,文不让古人。
第五,金庸小说情节的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或天外奇峰飞来,这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往往随处可见。在未往下读时,已觉山穷水尽,再往下读后,又觉路转峰回,情随景移。合情合理。正是由于这些,常常令人手不能释卷,总让你要一看究竟。这一点,可以说金庸的小说大大发展了侠义小说的传奇性。传奇性,这本来是侠义小说本身应有的不可或缺的特点,如侠义小说而不带某种传奇性,反倒会令人不满足,甚或失去其特色。问题是在于这种奇峰天外飞来之笔的可信程度,前后情节连接的合理程度,也就是传奇性与可信性的一致,从这一点来说,金庸小说,常常又使你感到奇而不奇,甚至读而忘记其奇。
当然,我并不是说,金庸小说里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的、可能的而不是超现实的、想象的、虚幻的。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他的小说,从情节的发展来讲,虽然奇峰突起,意外之至,但却又使你感到来去自如,合情合理,并非信笔乱写,因此他能令人身临其境而忘记其奇。
有的朋友对我说,金庸小说,好则好矣,只是太奇太怪,荒诞不经。有一些赞者有这样的意见,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并没有必要强求一致。问题是对这类小说的要求,应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区别开来,就说是《红楼梦》吧,也还有太虚幻境之类的描写。侠义小说之有一定程度的或较大程度的超现实性或幻想式的神奇性,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不能用评价现实主义小说的眼光去评价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