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丧葬规矩很多,这其中有个较为固定的流程,很多人却不知道

2020-10-06 14:04:54 作者: 中国的丧葬规

如今,丧葬礼仪虽然简化了很多,但依旧保留了不少规矩,如:辞灵后,亲属们要在一起吃饭等。在古时,由于是土葬,便有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流程。

在死者入殓前,后代要做两件事:

饲生和恋亲视尸。

其实,第一件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子要准备两小碗白米饭,还有豆干红糖各一份,口中要念着“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同时,跪在父母尸身一边,用筷尾夹少许饭菜放于父母口里,再用筷头同样夹些饭菜给自己吃,这里面,分别用筷子的头尾夹饭菜表示阴阳之别。

这一件事做好后,长子这时就会捧着香炉,跟着引路的和尚,开始绕尸走。和尚会手执魂幡,其余子孙们也会拈香跟随其后,和尚一边走一边口中诵经。这里就有个讲究,若是死者是男性,走的就是圆形,若是女性,那就是方形。

因为,在传统文化中,父为天、母为地,按照天圆地方的说法,故而会如此做。而现在,这样的仪式有所保留。因为,告别亲人的场地基本改在了殡仪馆,所以,很难看到引路的和尚了。至于,走的路线似乎也没有古代那么讲究。

再来说说墓葬地点,这应是整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以前,很多有条件的家庭,早早就会准备墓葬地,皇家更不用说。即使是一般的普通人家,也希望葬得好,这样家族没准会改运。所以,这墓葬的地点都会选在山清水秀之地,不仅地势要开阔,还要找到生气凝结之处,也就是吉穴。

此外,下葬的规矩也很繁琐。挖下葬棺材洞穴的这一步叫“打井”,在正式开挖之前,孝子得行祭祀之礼,也就是开山礼。有些地方更会讲究些,这时一定要请地仙,并画出太岁。因为,按照说法是万万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不然,丧家会有祸事上身。

“开山”时,墓穴的前后都会打下木桩,而孝子要在木桩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下来就是“做井”。抬灵柩的人被称为八仙,这个环节就是他们的活。做井结束,他们会先烧掉太岁画像,再将灵柩推进墓穴,最后,铲一些草皮封洞口。

其实,古人非常看重祭祀墓穴。当时,会宰杀一只公鸡,用其血祭祀,公鸡临死前会在墓穴中扑腾。因为,在民间的说法中,公鸡最后死于哪个位置,那对应这个位置的子孙就会兴旺。而公鸡在扑腾中掉下的毛被称为“凤凰毛”,是一定要捡走的。

在下葬前,死者的儿子得在墓穴中放“五谷囤”,这是用五谷杂粮编织而成,在囤口上要盖一张小烙饼。此外,墓穴里面还得放“长明灯”,其实,就是放于陶瓷罐上的一盏豆油灯。另外,有些地方还会在墓室里镶嵌铜镜,其用意是来象征“太阳”。

然而,不少大户人家会在远离墓地之处,射出三支箭,然后,马上向后退。按照说法,是担心自己镇不住鬼邪,若是离太近,自己会遭殃。此外,在灵柩进墓穴之时,是一定要放炮的,这是为死者践行。更甚者,下葬的时间也很有说法。

在太阳落山时,灵柩必须落土。落土时,八仙会拉着棕绳缓缓放下,待灵柩放稳后,亲属们必须要抓一把泥土扔于灵柩上,这就是“添土”。最后则是封土,先是薄薄盖一层土,然后,再将墓穴扫出的土覆于上面,这时就会搁一只碗(衣饭碗)。

这样做的用意,是避免以后万一要迁坟,那大家看到这碗就会动作很轻,不会惊扰了亡灵,否则会招来不幸。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人的灵魂会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结束后,人们要绕着墓地走三圈,回家时也不能回头看。其实,这种做法更多是劝慰死者的家属节哀。

最后,来看看一些相关的有趣风俗。

在一些地方,灵柩停放好后,孝媳妇先是要在灵前作揖行礼,再包一把黄土揣于怀中。之后,要跑回家赶紧将这黄土撒于猪栏鸡笼,以及床下。据说,这么做可以得到亡灵的护佑。若是家中媳妇比较多,那就得争先抢个吉祥。撒完黄土后,媳妇还得赶紧到厨房扒拉两口饭菜,这种做法叫做“进宝”,当然,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