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沙俄是如何强占呼伦贝尔,中国又是怎样将其收回

2020-10-07 03:15:26 作者: 清末民初沙俄

上图_ 民国时期,标注处为呼伦贝尔的位轩所在

胜福有恃无恐,越做越大,越闹越凶。2月3日,叛军从呼伦城出发,向胪宾府(满洲里)进攻,沙俄出兵一个营,化妆成叛军,前去助战。当时在胪宾火车站的英国职员,亲眼看见被中国守军击毙的叛军里面,有黄头发蓝眼睛的俄国佬。守军还缴获了俄国绘制的军用地图,俄文文件数十份。胪宾知府派人拿着这些证据去找俄国领事质问。可是侵略者就是要吃掉你,和他讲道理不是与虎谋皮么。沙俄当局一点脸面不要,一边胡说现场绝无俄兵,另一方面叫调集重炮,要求中国军队出城投降,否则重炮轰城。守军“兵单、粮绝、援断”,只得弃城而去,北京外交部发出抗议,俄国政府居然说“华官造谣”,还通令中国官员,4日之内撤出胪宾。

胪宾失守之后,“一时满海无官,秩序大乱,兵匪混杂,商民惊慌”,叛军在沙俄的援助下,扫荡额尔古纳河上游,横行无忌,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呼伦贝尔地区。沙俄这时才假惺惺地电令驻华俄国官员,“饬兵严守中立”,可见得之前中立是假,扶持“独立”是真。

“独立”之后的所谓“自治政府”,其实为沙俄的傀儡。海拉尔叛军由俄军官负责训练,吉拉林的金矿、察罕敖拉煤矿都交给沙俄开采。呼伦湖的渔业、草原的牧业也交给俄国人经营。呼伦贝尔实质上变为沙俄的殖民地。

上图_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即宣统皇帝

北洋政府交涉,改“独立”为“自治”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呼伦贝尔独立事件这个烫手山芋就甩在了新建立的民国北洋政府面前。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打。但是俄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中国一在齐齐哈尔整备部队,老毛子就放狠话。1912年4月25日,俄国驻华公使向中国外交部长胡德惟警告:“以武力镇压呼伦贝尔运动,可能导致中俄两国令人不快的纠纷。”1912年5月29日,俄国外长沙查诺夫声称,若中国政府胆敢出兵呼伦贝尔,俄国边防军阿穆尔军区即以武力制止。北洋政府给吓怕了,不敢打,通知黑龙江省“军队暂缓调动,免生交涉。”简直是丧权辱国。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任由列强宰割,丧师失地无数,但到了民国初年,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如果政府再割让领土,势必会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北洋政府虽然怂,不敢打,但也不敢就让呼伦贝尔这么给整丢了,惹得一个千古骂名,于是便不断地通过外交途径向沙俄提出交涉,要求取消呼伦贝尔的“独立”。

上图_ 北洋政府的小站练兵

另外一方面,沙俄吞并呼伦贝尔的事情,也被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列强都不希望俄国独自一家多占中国利益。1913年12月16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福田向日本副外长提交《呼伦贝尔问题调查书》,提醒日本应该准备“防备和对抗策略”。1914年1月15日,日本驻俄大使直接质询俄国对呼伦贝尔态度,并向日本内阁提交报告,称“白熊之祸”恐殃及黑龙江和蒙古西部。

不只是日本,英美诸国也对呼伦贝尔表示了关注,“风闻驻哈美领调查后,拟出干涉。英德亦有访事人在论。”于是北洋政府便打算利用国际关注,来向沙俄施压,让沙俄取消呼伦贝尔“独立”。“即将俄情通告各国,以遏野心而维变局。”

在俄国方面,因为欧洲形势紧张,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西部。同时,国内社会矛盾尖锐,革命浪潮涌动。沙俄政府不得不在远东方面做出妥协。俄外交部文件中写明:“帝国政府在蒙古问题上不主动发表意见,不承担以武力支持蒙古人脱离中国之义务。”

上图_ 南满铁路:旧铁路名。原为1897—1903年沙俄在我国东北境内所筑中东铁路的一部分(长春至大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