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世纪晚期,由于圈地运动、商品经济等的因素的发展,英国的土地的支配权向自由化方向转变。土地进入市场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使得土地进入市场交易,土地市场在这时期发展了起来。
土地进入市场后可以自由的买卖或出租,就像普通商品交易一般,只需利益双方达成协议。土地资源进入市场使得个人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有了现实上的需求和经济上的推动力,推动了社会向新世纪转变。
一、宗教改革之后收回大量的土地,由统治者将其流转至市场,在庄园制走向衰落之时,英国土地市场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矛盾逐渐演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从1500年开始,宗教改革出现在欧洲人民的视野之中。在16世纪到来之前,天主教在英国占据崇高地位。追溯到昂格鲁-萨克森时代,君主们就有赏赐教会土地的例子。在诺曼底公爵威廉统治英格兰后,更是将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与森林赐给教会和修道院。
“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方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
由于教会权利的扩大,教会亦会通过兼并、侵占、垦荒等方式扩充土地财产。因此,中世纪时期,教会占据土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则收回大量的教会土地,并且将土地大量转入市场。
中世纪早期,英国普遍为庄园土地。“庄园”是一种制度,制度的核心便是领主与农民的关系。领主将一部分土地留作自营地后,将土地给佃户种植,但土地的所有权归土地领主。
到中世纪晚期,庄园经济破碎,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所有权范围也变得广阔,土地市场的参与阶层要得到扩大。土地市场的参与者范围包括了农民、商人、乡绅等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的加入使土地市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英国土地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例如特性表现。在土地市场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圈地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两者之间相互交织。
交易的基础是有商品,在中世纪晚期的土地市场中,庄园主、农民是土地出售的主体,而商人或进行圈地运动的人则成为土地收购的主体。由此可以说: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型与社会的变革使得土地在农民与土地主心中的地位下降,从而促进了土地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土地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土地被具有重新意识能力和富有商业意识头脑的企业家手中,他们不拘于封建时期的土地经营方式,采用新的手段开发土地,从这些土地挖掘出最大限度的商业价值。
在利益的驱使与他人的成功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土地市场,收购土地,提高着土地市场的繁荣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市场经济被确立。社会矛盾也逐渐演化为阶级矛盾,以富有程度为标准,形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二、圈地运动使得土地私人产权制度逐渐确立,伴随着人口增长,土地需求增加,价格革命爆发,贵族趁机聚敛财富,受生活所迫的农民放弃或者转卖土地
中世纪早期,英国为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由于土地所有权的模糊,农民被庄园主压迫被土地束缚。土地也被规定采用家族继承制度,并且严格规定不可以进行交易与转让。
直到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逐渐兴起,受经济发展转变的影响,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受庄园主支配的农民、佃户拥有了土地,获得了土地的支配权。不管任何时期,底层人民永远占人口的大半比例,英国几百万农民由此获得了土地,封建的庄园经济彻底破除。
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不仅瓦解了封建庄园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众的封建思想,推动着现代化市场的建立。在土地制度变革的同时圈地运动也在进行当中,圈地运动的发展使得农民与地主感受到土地价值降低,农作物的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