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懂得你的悲欢

2020-10-09 04:19:34 作者: 我们懂得你的

你是40岁那年冬天定居于浣花溪畔的。开始,全家暂居于古寺,慢慢营建新家。你曾以诗代简,向友人索要花木。在亲友的资助下,翌年春天,草堂建成。当年的草堂,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让你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憩。你是相当喜欢这个家的:“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你写下240余首诗。《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名篇,皆创作于此。这应是你一生中最快乐明媚的时光。

我专挑成都时段的诗给孩子启蒙,那种对仗之美、明亮之美,犹如初春新雨,正好契合了一个幼童鲜活生命的律动。你的诗歌之美之丰富,我的孩子尚不能领略一二,他太年幼,我只是让小人儿一遍遍诵读,那种音韵之美,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滋养,一种明朗辉光的照耀。

我喜欢你,还有一层缘由,大约是你的赤诚胸怀。你一直推崇李白,写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有你“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生流离于贫困,却依然怀有家国之爱、朋友之爱。

当导演迈克尔·伍德在成都公园随机采访一位老人,问为何喜欢你时。老人笑言,你的诗写出了我们小人物的日常,写出了穷人的心声……你看,就是这么的平凡普通。哀苍生之苦的诗篇,数你写得最多,也最深情。

在《阁夜》里,你试图理解我们处于时间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正是你天生的孤儿心境,无所傍依,无所凭寄。

你写时间的流逝,不输《诗经》,比如《赠卫八处士》。这是你48岁那年写下的,于干戈乱离之后,亲故死亡过半之后,两鬓斑白之后,偶遇老友。“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二十年未曾相见,这是难以言说的悲哀,从昔日之别写到明日之别。纵然内心悲喜交集,却那么轻轻一抹,抹去内心郁积的波澜,就着新韭吃着黄粱米,连饮十杯,也不醉。《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过是春去冬来年头岁尾的悲哀,是伸手留不住岁月的怅惘。而你的,却是经年积攒于一处的悲哀。“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中年之后的沉郁,如投石问井,一沉到底,一去不回了。

第一次去北京是仲夏,车过山东境内,我一直朝窗外张望,哪一处是巍巍太行,哪一处又是你笔下的“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你教会我,不必俗世计较,胸中丘壑块垒,以白云去荡涤。还是你,教会我,人的一生中,不必眼前苟且,一定要极目远眺,于精神领域,追求鸟一般的志存高远。这出世又入世的诗篇,真是我的一根根拐杖呢。

叶嘉莹先生有言,我们一日日读诗,李白、杜甫、陶潜……一个个来到眼前,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这便是文学的支撑,何其幸矣。

正值初秋,清晨,推开卧室窗户,一树树紫薇尽现眼前,九月的风轻轻吹拂,一颗心不禁亮堂起来。我不太会写诗,但一样可以深切感受到,古诗词经年的浸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它们一点一点地滋养着我,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孤单的存在。

(作者:钱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