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五代开始,接下来的每个朝代都将兵权看的十分重要。在混乱的格局下,手握兵权的大将,有真正的实力也有雄起的资格,建国称帝的机会更大。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这件事情深有体会,也将兵权看的特别重要。
当赵匡胤上台之后,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以此来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最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赵匡胤那会兵权的一种计谋。有一次,赵匡胤组织了一场晚宴,邀请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拜把子兄弟来喝酒。可是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将兄弟们的禁军职务全部解除掉,分派到各个地方做官,将兵权收到自己手中。
他直接将兵权分为三份,交给三衙统领。这些职位比较高,又涉及到兵权的职位,直接交给一些资历不够深,威望不够高的人。赵匡胤觉得,这些人担任禁军的将领,很好控制,不会反叛。尽管从表面来看,禁军将领掌握着兵权,其实全部都在中央的管制下。
这种做法很理智,也被后来的皇帝沿用。这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可以带兵打仗的将领,却不能随意调动军队。而有权力调动军队的人,却不能直接带兵打仗。尽管有效防止了兵变,但是直接削弱了战斗能力,导致与辽、西夏等国作战时,接连失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赵匡胤解决了武将后,收回了兵权,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道,有一个潜在的麻烦没有解决,还漏掉了一人。此人就是他的兄弟赵光义,为建立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哥哥做了皇帝,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再加上自己有功劳在身,得到了一大堆的职位,很荣耀。
可是,赵匡胤对他再好,也是养虎为患。在征讨契丹时,赵匡胤与赵光义饮酒聊天,谁知道第二天,49岁的赵匡胤突然死掉。按照当时的传统,应该由赵匡胤的儿子继承皇位。但是,赵匡胤却将皇位交给了弟弟,再加上他的死因成迷,大家有理由怀疑,赵光义谋害了哥哥,用令人不齿的手段得到了皇位。
如果当时赵匡胤对弟弟也有一份戒心,不让他有那么大的权势,估计自己不会暴死。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只能将打好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