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焚书坑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这两件事的发生不仅反映了秦王朝暴政和专制,同时也对历史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两件事在历史上,焚书事件确有发生,但是坑儒事件是否准确,还有赖于考察。所以准确分析这两件事的来龙去脉,对于正确认识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秦朝书简恢复图
焚书不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秦王朝的负面形象代表,根据史书记载,这件事确有其事。跟这件事相关的人,除了丞相李斯之外,这件事的发生其实还跟一件备受朝堂争议的事情有关,也就是说焚书的产生过程并不简单,跟一个关乎秦朝未来以及以后各个王朝的发展的事情有关,那么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呢?焚书虽然不是此次朝堂议论的重点,但是为何对秦朝影响深远呢?
坑儒事件的发生还有待讨论,在历史上,关于秦朝是否坑儒,或者秦朝埋葬的究竟是方士还是儒生,都有过热烈的讨论,甚至有很多著名史书的记载都不一样。由此可见,坑儒的具体内容以及坑儒的意义,还需要作出具体的分析。
《史记》资料
一、焚书事件的产生以及影响
焚书事件的产生首先来自于一件国家大事的讨论,在这次朝堂会议上,焚书事件还不是讨论的重点,而是作为重点讨论对象的附属品被说出的,但是即使是附属品,由于焚书事件的巨大影响,使得焚书这件事直接跟秦王朝暴政以及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关,也跟文化损失有关。
焚书事件来自于郡县制的讨论。在一次秦始皇大寿当中,有人称赞秦始皇的功劳,大力夸赞了郡县制的实行。但是此时有人出来反对,这个人在历史留有名字,名叫淳于越,这个人反对实行郡县制,并且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郡县制将所有权力收归于中央,也就是将国家的所有压力都放在了秦始皇身上,这会造成当秦始皇有困难的时候,无人相帮。而淳于越主张是实行分封制的理由是无论是商还是周,之所以经历上千年,主要是分封制的功劳。看到大臣们争论不休,于是秦始皇下令就郡县制和分封制哪一个更好进行商议。
西安秦咸阳宫遗址
最终站出来的是李斯,李斯在一开始就极力的主张郡县制,也极力的宣传自己的主张称以前商周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特定情况所决定的,而现在秦王朝已经完成了大统一,在各方面跟商纣都不相同,例如在农业上,此时的秦王朝农业比以前更加先进。若以李斯认为做任何决策都应该视当下的时代决定,而不是照照葫芦画瓢,并且在周王朝后期,虽然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各个诸侯王的领导,但是实际上各个诸侯国早就不再唯周天子一人,而是各自为政。李斯从现状和分封制的弱点出发,极力主张郡县制。
除了强调自己的主张之外,李斯还认为造成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原因除了权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国都有自己的学说,当各个诸侯国 都认为自己有理有据的时候,那么就会加深诸侯王的自立程度。所有,李斯还认为应该进行焚书,只留下一家学说,这个学说就是秦国的学说,去除其他六国的学说。秦始皇听了认为很对,于是就下了一道“焚书令”,就是将六国的各个书籍学说全部烧毁,只留下秦国学说和关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
李斯画像
焚书事件给我们很多的启示。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对文化造成损失的大事件,烧毁的六国学说,有很多重要的名作,但是由于被毁,所以在今天只了解名字,而不了解内容。其次焚书事件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秦王朝大统一,但是实际上却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焚书事件的本质是秦王朝的愚民政策,但是后来的结果表明,尽管百姓知道的或许不多,但却经历了秦朝的暴政,百姓通过实实在在的道理,非常痛恨秦朝统治。焚书事件并不能成为郡县制的附属品,两者是不同的,拿唐朝为例,唐朝也实行郡县制,但是却没有焚书,这是唐王朝存在长久的原因之一。所以李斯关于焚书的考量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