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原名徐世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因为为人正直忠心,被李渊赐姓李氏,还“附宗正属籍”,于是徐世勣成为李世勣。后来,因为李世民称帝,为了避讳“世”字,就改为李勣。
唐初名将之中,李勣地位很高,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两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且一直深得三个皇帝的信任。
唐高宗李治希望“废王立武”为皇后时,引起了朝臣激烈纷争,李勣一句话奠定了基调,让武则天如愿以偿的成为皇后,因此李勣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有恩于武则天。然而,李勣去世之后,为何武则天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忘恩负义的对待李勣?
武则天原是李世民的嫔妃,14岁时因为“容止美”,被李世民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但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二年,一直是“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李世民重病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有了感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与一些没有子女的嫔妃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这时武则天与李治依然藕断丝连。第二年,因无子而渐渐失宠的王皇后见到此景,就主动建议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以此打击正在受宠的萧淑妃,于是武则天再次入宫,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651年,武则天回宫后,不负王皇后希望,迅速打败萧淑妃,得到李治的宠爱。武则天受宠,又让宫中形势出现变化,变成了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争宠,互相谗言诋毁,史书记载李治“帝皆不纳”,李治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写了后宫局势。
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一个月之后,王皇后过来探望,怜爱并逗弄公主,但王皇后走后,安定思公主离奇暴毙,成为一桩千古谜案。《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但后世史书认为武则天掐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以激起唐高宗怒火。
不管历史真相如何,安定思公主暴毙是一根导火索或前奏曲,之后李治才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两者究竟有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还真不太好说。
李治“废王立武”计划,受到的阻力非常大,几乎一开始就被泼灭,原因主要有二个。
1,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北朝名门,唐朝时七姓十家之一,魏晋门阀世家的延续。更重要的是,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王皇后父母两族也都是唐朝皇室姻亲,因此王皇后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利益代表,而关陇集团是唐朝夺取江山的主力,在政坛上影响力非常大。
2,除了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因利益反对之外,还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于是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争取更大的权力。
因此,李治“废王立武”之路充满艰辛,几乎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成功,但随后竟慢慢出现了转机。655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随后许敬宗等见机行事支持武则天成为皇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这时李勣一锤定音,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将李治“废王立武”不利局面扭转了过来。
不久,李治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将最反对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废王立武”之事,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总之,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没有李勣的一锤定音,武则天短期之内不太可能成为皇后,因此可以说李勣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大恩人。
669年,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岁,李治闻讯之后悲哭不已,下令休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太子李弘跟随李治送葬。李勣之坟按照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之功劳。唐初得到这样待遇的,唯有李靖一人,可见李治对李勣功绩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