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李白在《将进酒》中发出的感慨。
自古以来,古人雅士、乡绅富豪大多都对酒情有独钟。而与酒相关的诗词、典故与名人轶事,更是数不胜数。可凡事都有两面性,酒能让文人墨客直抒胸臆,也能让他们忘乎所以,因此不少人都曾酒醉误事。
说到这,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士,他就是三国时代的庞统。按照小说演义的描写,庞统因为相貌丑陋不受刘备重视,被打发到一个小县城做事。正因如此,庞统心中不满,只好整日酗酒,耽误了不少政事。直到张飞赶到,庞统这才展示出了自己的惊人才华,最终得到刘备重用。
可在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中,这个酒醉误事的主人公,并非是庞统,反而是一个令大家都没想到的人。此人,便是蒋琬。《三国志·蒋琬传》记载:“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原来,这个看上去恢弘大气的蒋琬,在年轻时期也有这么一件“黑历史”。至于其中曲折,倒是与小说中差不多。蒋琬这个人,从小便很聪明,才思敏捷,而且做事光明磊落,有着不凡的气度。
年轻时期的蒋琬,德才貌都是一等,在自己的家乡也非常出名。后来刘备入蜀,蒋琬也跟随他来到成都。但蒋琬等啊等,始终不见刘备对他的重用。想想也不难理解,刘备此时正在争取益州士族对他的支持,自然难以将太多利益分给荆州士族。
到最后,蒋琬也只是担任了广都县的县长。怀才不遇,让年轻气盛的蒋琬十分郁闷。在任期间,他整日酗酒,耽误了不少政事。而且更倒霉的是,他被刘备抓了个正着,就像员工上班摸鱼,刚好被老板发现一样。
见此情景,刘备大怒,要将蒋琬处死。这时,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连忙去见刘备:“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诸葛亮的意思是:蒋琬这个人特别有才华,并非是区区百余里的小县城能容下的。
有意思的是,后来庞统不受重用,鲁肃特意给刘备写了封书信,也是说庞统“非百里之才”。或许是这个巧合,罗贯中先生便把这个桥段给按在了庞统身上。
言归正传,尽管诸葛亮极力推荐蒋琬,但此时的刘备依旧不想放过蒋琬。至于其中原因,还是与之前说的一样:此时正是以法正为首的东州士族得势,荆州士族当时的话语权难免遭到了削减。
后来,法正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经公报私仇,有人向诸葛亮举报,可后者也没能说什么。这些事实都说明一点:刘备强势之时,荆州士族的话语权并不像世人中所想的那样“言听计从”。
话虽如此,刘备还是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为了不让荆州士族寒心,只是将蒋琬免去了职务。此时的他,或许对蒋琬的才能还不是很信任。不过,到了建安二十年(219年)之后,随着法正去世,东州士族在蜀中的影响力减弱,刘备便更倾向于诸葛亮的意见。
于是这一年,蒋琬入蜀,并顺利进入中心部门,当了尚书郎。蜀国的文臣里面,尚书令算是二把手或三把手,因此作为尚书令副手的尚书郎,也有资格参与各种机密会议。当然,能让蒋琬顺利跻身中枢,自然是诸葛亮在背后发力。原因无他,蒋琬年轻时的表现,与诸葛亮当初非常类似。
果不其然,后来的一切都证明:蒋琬的确成为了蜀国的中兴之相。
别看蒋琬行事低调,但他却很有能力。刘备在外征战,诸葛亮将后勤问题处理地十分到位。而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所需粮草一应器械,也是由蒋琬来安排的。在诸葛亮死后,蒋琬采取雷霆手段,镇抚了朝堂内外;且更加可贵的是,蒋琬竟然能主动放权,将朝政大权全部交给了费祎之后,自己亲自跑到了汉中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