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很经典的一首诗,刻画一贪睡的放牛娃,仅28字却美到极致

2020-10-10 19:31:44 作者: 杨万里很经典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宋代结束以后,诗歌也就彻底失去了开创性。

为什么这么说,诗歌在唐代达到巅峰极盛,这首先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唐诗的妙处在于玲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特色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心中的隐语,说尽了也就那么几种,所以唐诗不能持久,写多了不可避免就会出现意境上的重复。

尤其是在盛唐,每个大领域都出现了大师,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等人的出现,几乎等于是将这条路的终点示之与众了。后边的人再写同类型的诗,也知道自己注定是超越不了前边几位祖师爷的,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既然超不过,那还不如干脆不写,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动,安史动乱,鼓动地,诗歌的盛世也就随之落幕了。

从盛唐以后,诗人们就已经在寻找新出路了,韩孟学杜甫之奇崛,元白学杜甫之平易,也都学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诗风,晚唐的部分诗人干脆放弃了这条路子,转而走进自己的内心,走向平常事物与日常生活,开宋诗风气之先。

唐诗,宋诗写实,宋人先是以唐人为师,后面渐渐自成一家,有了自己的特色,他们着意于生活小处与日常,着意于自己的内心,于唐诗外发现了新的领域。

再以后的诗人,或者宗唐,或者宗宋,总归是逃不出前人的开创了。

【临其诗境】

今天看一首宋人的诗,作者是“诚斋体”的创始人杨万里。

公元1192年,杨万里此时已经是66岁高龄,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他因为上书劝阻并且不奉诏的缘故得罪了宰臣,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这一年的八月份,杨万里因病自免,回归故乡。

在回去的路上,杨万里依然保持着自己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处世观念,以一种轻松且热爱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在经过安徽泾县桑茶坑路上时,被路边的无限风光吸引,写下了一组《桑茶坑道中》,共有8首,或者描写风景秀丽,或者讴歌人事可爱,或者人景交织,情理相融,各有妙处。

下面这一首,就是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悠闲的一首了,诗中描写了雨后晴天的美丽乡村景色以及一位闲适可爱的放牛娃,充满天然的生活气息。

【经典原文】

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条分缕析】

诗的内容一如既往的简单,毕竟只是路上所见,偶有所感便成诗,没有太多的雕琢修饰,一派天然。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杨万里的许多诗歌其实也继承了这一点,对于景物的描绘充满了中国水墨山水的特点,淡笔勾勒,飞白和谐,余韵无穷。

第一句写远景,雨过天晴,从云后闪出的太阳与随之而来的大风,将空气中湿润的气息雨的痕迹完全清除干净。

不过毕竟下了一场雨,盛夏中的花草,都感觉到了,于是草儿茂盛生长,闪烁着雨后晶莹的绿色,长满了花堤,小溪的水位也迅速拉升,水声愈加的畅快与轻灵。

从下雨到晴天,由湿润而干爽,花草生长,溪水从浅到涨满,画中的景象并非纹丝不动的死物,而是随着风摇曳生姿,充满了大自然的律动。

镜头拉近,人物出场了。牧童在柳荫下,睡得正香,一头牛默默地吃草,不知不觉已经出了柳荫,走到了西边的草地上。

近景又是一幅单独的水墨画,童子睡眠是一处,静悄悄的,是一处,老牛吃草,慢慢走着,是另一处,除此之外,便是山水与留白。

自然界中的美始终是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读此诗,也就独有一种美感,原始,朴素,却热烈,深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