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失守,为何唐玄宗没有坚守长安,却选择出逃

2020-10-12 17:17:21 作者: 潼关失守,为

那么当潼关失守,长安的外围防线就已经不存在了,可长安仍然有着第二道的防线,那就是城池的具体防御设施。玄宗时期,长安城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高度在6米左右,由于是首都,城墙上面的各类城防设施还是比较齐备的。而且,长安城人口众多,周围关中各地依旧处在唐朝的控制下,如果唐玄宗要是固守长安城,还是有可能挡住叛军的。因为叛军在关中的兵力并不多,安禄山甚至都没有选择去追击西逃的玄宗,可见他并不打算在关中投入更多的部队。

固守当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玄宗也并非只有这一种选择,他可以选择放弃长安,逃到外面。古代放弃都城,逃到别的地方继续抵抗,也是存在过的。由于叛军拿下了潼关,玄宗有三条可以逃走的路线,往北逃到河东有可能会碰到叛军。那么往西南逃到蜀地,路程比较远,但相对安全一些,向西逃到朔方,路程较近,但是必然要和叛军正面作战。玄宗在西逃的时候,安禄山也做出了应对,《旧唐书》记载:关门不守,玄宗幸蜀,太子收兵灵武。贼乃遣张通儒为西京留守,田乾真为京兆尹,安守忠屯兵苑中。十一月,遣阿史那承庆攻陷颍川,屠之。

安禄山是默许了放唐玄宗去蜀地,那么这次玄宗的抉择,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弃守长安真是上策吗?

唐玄宗放弃长安,并不是出于什么战略战术角度考虑,他纯粹就是害怕。因为他的大军已经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叛军,他担心自己会落到叛军的手里,这个时候,长安已经没有精锐的军队了。长安的城防并非那么完美,历史上一旦突破了关中外围防线,长安往往都是无法长期坚守的。毕竟国都是不会按照军事要塞的标准去建设,国都的城防水准无法与军事要塞相比。

那么如果玄宗是别有考量,他就不会放儿子李亨去灵武,在他逃亡的路上,也遭到了沿途百姓的阻拦。当时,大部分的百姓肯定是希望皇帝能留下来,把叛军给消灭掉,可唐玄宗根本就没有打算留下来,他又不好把话说得太绝了,于是他就留下了太子替他去抵挡叛军。他一直都不舍得把太子放出去,那样会分走自己的权力,可这次他什么都不管了,为了能留人去替自己殿后,甚至都选择把太子给放过去,这也能看出,玄宗心里是已经怕了叛军,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和叛军正面交锋,那么他放弃长安,说到底就是自己太害怕了,没那个胆子死守。

实际上放弃长安确实是上策,因为长安并没有足够的守军,能打的人都交给哥舒翰了。潼关的丢失,让叛军掌握了地形的优势,当时唐朝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在河东河北活跃的郭,李二人,另外一个是在西部的安西朔方等地的军队。要是固守长安,就只有指望外部的援军过来帮忙,可郭李的部队被叛军阻挡在东部,而朔方等地的军队,他们从西部来到战场上要花费很长时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军队,压根就没有打算要去打,完全就是在那里观望。因此死守是很难等到援军,放弃长安确实是明智的选择。

可放弃长安,并不代表彻底扔掉长安,最优的选择,其实是放弃长安然后到朔方灵武等地,将这里的军队整合起来再夺回关中。从肃宗继位,平叛的布置效果来看。当时唐朝在关中依旧有民心,而大部分的军队还是支持朝廷的,灵武等地朔方军的实力非常不错,再加上潼关地区像王思礼等人的溃军,也纷纷朝着朝廷这边靠拢。因此皇帝先放弃长安,然后去拿到朔方军控制权再反击夺回关中,这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