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龙山石窟堪称“东方雕塑艺术宝库”

2020-10-13 12:00:34 作者: 山西天龙山石

天龙山亦名方山,历史上这里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处。天龙山屏峰黛立,四周山峦起伏,松柏葱郁,泉水荡漾,气候凉爽。天龙山石窟是天龙山上的惊世之作,其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群山悬崖之间,绵延1公里。天龙山石窟以“小而精”著称,其“天龙山式样”风格独特,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说:天龙山石窟 来源:网络

跨越历史

天龙山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其子高洋开凿东峰的第1号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北齐至隋之间开凿了东峰第11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则开凿了东峰第8号窟;余下的为唐代开凿的18个窟。其间共跨越四个朝代,历时四百多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

重点石窟

北齐的第1、10、16号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结构的前廊,廊雕二柱,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是现存北齐的唯一建筑实例,有重大的历史科研价值。隋代的第8窟是一个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开龛设像,结构复杂却处理得十分妥帖,有独到之处。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见的精品。为保护这组石窟,重建仿明楼阁三层,有汉白玉台阶步步登高,内置木梯直达弥勒佛顶部。天龙山石窟还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五个窟,只是由于南北两处路线不顺,崖壁险要,又是较晚的作品,故鲜为人知。

艺术价值

天龙山石窟艺术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雕塑的传统技艺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其中,东魏雕像清瘦,造像手法朴实、简洁,仍是“秀骨清像”的风格;北齐像则减少了动感,重在形体结构的塑造,这一时期的雕塑语言臻于完美。

新民晚报记者 夏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