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余秉楠逝世,享年87岁

2020-09-26 19:19:05 作者: 设计家、清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9月25日发布讣告: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余秉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公开资料显示,1956年,23岁的余秉楠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并通过文化部考试被派往前民主德国的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进行为期6年的深造。1962年,余秉楠回国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直至离休,曾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任系主任。

余秉楠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尤其是字体设计、版面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设计实践研究,他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平面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带回中国。1980年,余秉楠出版的《美术字》是国内第一本较为全面系统介绍汉字和拉丁字母的设计知识的普及型专业书。

20世纪80年代,余秉楠因在平面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与贡献,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获得德国“谷腾堡”终生成就奖的第一人。他还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首位华人会员、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Icograda)第一位华人副主席,为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与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介绍了余秉楠参与设计的多个字体:

在德国留学期间,余秉楠于1961年设计完成了一套拉丁字母印刷体——友谊体,这套字体获得了“德国当代最佳印刷字体奖”,并于2012年以“方正秉楠友谊体”重新问世;

毕业回国后,余秉楠曾被借调进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在1962年9月至1963年9月期间,他参与了“宋一”“黒一”、“宋二”“黑二”四款印刷字体的设计指导工作;

1963年,余秉楠为《辞海》专门设计了一款拉丁文字体,名为“辞海细体”,该字体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

1987年,为了甩掉以往宋体的“角”,摆脱机械感,余秉楠通过马克笔的反复书写试验,最终创作完成了一款名为“圆宋”的印刷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