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扶贫先扶智 遵义正安县易地搬迁守“沪”童心
中新网遵义9月27日电 (王嘉怡 刘超)走进崭新的教学楼,便看到数十张画作,远处活动室传来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五根手指小蝴蝶,飞呀飞进花丛中。”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幼儿园,这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虽不比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但受到的学前教育确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
正安县瑞濠安置点作为遵义市搬迁及建设规模最大的安置点,目前已安置搬迁17453人。同时配套有文体场所17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学校4间、农贸市场1个、大小超市7个。
上海市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骨干教师顾彦。 中新社记者 刘超 摄
为了能让易地搬迁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解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问题,成了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正安县政府将符合年龄的451名学龄前儿童转入瑞濠幼儿园 ,1307名小学阶段学生转入四小,804名中学阶段学生转入十一中等县城学校,大大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
由于正安县的学前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2018年瑞濠幼儿园建园开始,上海杨浦区教育局就与遵义市正安县瑞濠幼儿园签订带教协议,并投入资金扶持。
上海市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3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顾彦表示,上海的幼教老师定期会到正安县瑞濠幼儿园指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当地老师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做到该园和上海幼儿园的质量保证相同。
一切以孩子为本,从孩子出发。这是上海带教老师要求正安县瑞濠幼儿园老师首先要具备的一个理念。“老师要主动放低身段去迎合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才能做好学前教育。”她说。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瑞濠幼儿园学生家长郑周霞。 中新社记者 刘超 摄
针对上海幼教理念注入正安县瑞濠幼儿园,园长包兰表示并没有感觉到“水土不服”,老师们将本土的传统教育与上海的现代化教育结合起来,在教材、教具上都做了改良和递进,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浮于表面,而是扎根落地,在孩子们身上开花结果。
正安县瑞濠幼儿园教师王胜男说,之前县里的很多孩子从来不上幼儿园,家长们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并不重视,而上海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本园实施后,孩子们变化很大。学会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一系列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主锻炼方面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家长们也从一开始的并不理解这种观念,到现在配合园区各项教学工作。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瑞濠幼儿园。 中新社记者 刘超 摄
学生家长郑周霞的两个孩子都在该所幼儿园学习,当说起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的生活,她数度哽咽。据了解,她家之前的房屋为木制结构,楼上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冬天温度较低时,房屋四面漏风,居住环境相当恶劣。
在这种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她直言不敢奢求孩子能有什么好的教育。直到易地扶贫搬迁之后,她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终于得到妥善的解决。“这个学校的环境是我看来是整个正安县最好的一个了,这里是上海援建的,能把孩子放在这里我特别放心。当园长了解到我家里的情况之后,给了我一份保育员的工作,这份工资让我家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她说。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瑞濠幼儿园教师王胜男。 中新社记者 刘超 摄
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正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聚焦于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扶贫先扶智。这不仅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还切实做到幼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消除群众因搬迁产生的顾虑心理,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