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武汉9月11日电(熊琦、李超霖)尽管烈日当头,“95后”姑娘王静每天在武汉街头奔波10多个小时,拜访各种小店。她是一名小店规划师,负责帮街头小店接入外卖平台、完成小程序搭建和优惠券配置等数字化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下沉”,服务业数字化加速,许多年轻人迎来数字创业和数字就业的新风口。依托于互联网,越来越多人跳出传统劳动岗位,成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今年23岁高中学历的陈辉,从广州回家乡湖北黄石创业。今年以来,他通过移动支付、小程序等数字工具创业,4个月帮助家乡200多家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在3个月内实现创业盈利。“未来,我想成为我们小镇的‘BAT’”。陈辉说。
据统计,数字服务就业的年薪可达20万元以上。以小店规划师为例,其收入来自流水返佣和持续的运营服务增值,与店家合作数量越多,收入就越高。在数字化浪潮里,对转型有需求的小商家多达数千万,从业者的平均薪酬还有增长空间。数据显示,支付宝大学开数字化经营课程半年,吸引了百万商家上“网课”。
来自武汉的艾杰也是迅速转型的一员。疫情来袭,公司原本的生意受到影响,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在家宅了3个多月的他,在一堂“小程序运营”网课后,与另外两个同事尝试性地上线了“爱机护卫”小程序,专门给用户提供手机换屏服务。没想到这一试竟然成功了,仅用2个月小程序获客30万人次,且已经开始盈利。艾杰本抱着试一试的项目,成了公司转型的主打项目之一。
“互联网平台不但加速了中国服务业的全面数字化,也用新业态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成为中国稳就业、灵活就业的新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