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怀的,是2016年。我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一连写了四篇根据文体特点改进阅读教学的论文。一写完就想到了《语文教学通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裴海安主编发了一个邮件,请他看看这些文章。没想到当天夜里,裴主编就在邮箱里回复:“好!准备连续刊登。”短短的七个字,足以让人兴奋得挑灯夜战、通宵不眠。从第4期开始,《让选文重新站队:依据文本分类的单元重整》《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学定教的活动设计策略》等四篇文章连续刊登。由此,我提出了通过文本分类教学创造性运用教材教语文,在组块教学江阴工作站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出版了《文本分类教学》专著,分为文学作品卷和实用作品卷,深受语文教师的欢迎,一版再版。每次想起那简短的七个字,对这份期刊就增添一份敬意与期盼。
三、陪伴你我的成长
摆在我案头的书刊杂志很多,常常来不及翻阅便已经被收走,或者存放在图书馆里,或者被处理了事。对于《语文教学通讯》等几本专业期刊,我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老朋友,舍不得别人收走,便整理后摆放在书架上,一叠一叠地摞起来,已经有点壮观了。对于好的书刊,读着写着,就成了自己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余华说:“我每一次阅读那些伟大的作品,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回来。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我也可以说,一本伟大的期刊,都会陪伴你我一路的成长,永远和你我在一起了。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江苏教育》的“教海探航”、《人民教育》的“新星舞台”,以及《语文教学通讯》的“名师面对面”等,都为我铺设了成长的舞台,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尽管和期刊的主编、责编从未谋面,但通过一期又一期的刊物,通过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不再遥远,不再陌生。
一本专业期刊,在默默中成就的,何止一个两个名师。梁昌辉是我在江阴工作站的核心成员,他告诉我,从2016年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在这份期刊上发表了10篇论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审视与重建”系列论文在2019年实现了连载。他说,期刊的编辑老师真心扶持普通老师,对于投寄的稿件,常常能抓住其中的闪光点,一次次指导教师修改。我想,唯有将读者当成“上帝”,将作者看作未来的“专家”,期刊的编者才能有这样的大爱与大任。《语文教学通讯》有这样的一群编者,一定能凝聚起更多的读者与作者。有了忠实的读者与忠诚的作者,这份期刊,就能在光阴的荏苒中获得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力量。
有人担心,在自媒体时代,纸质媒体会逐渐消亡。的确,很多报刊都停办了,其中不乏盛极一时的地方名刊。我感到欣喜的是,主编裴海安先生常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中小学写作教学”公众号里的精华内容,转发最新最有价值的中小学写作教学资讯。管建刚的“实话实说”、梅艳的“魔法作文”、叶黎明的“写作论语”等,都给我莫大的启发;宋道晔、吴勇等一线名师关于统编教材中写作教学的设计,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好的思路。一本好的专业期刊,一定会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用更加便捷而有效的方式,将读者、作者与编者联结成一个共同体,跨越时空的界限,实现深度的交流。
20年,是一个男子的弱冠之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创刊20年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正是桃李年华,充满着向上的激情,充满着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