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林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如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在交通运输、测绘、电信、水利、减灾救灾、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广西,在北斗基于北斗系统研发的应用科技项目成果丰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广西专家,就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希延。
孙希延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创新争先科技之星。同时是中国北斗二代重大专项组委员,中国北斗导航会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家合作联盟副秘书长、广西北斗卫星导航协会秘书长。
女儿有志在航天
熟悉孙希延的人都知道,她从小对探索太空和宇宙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的孙希延是一位有着山东人豪爽性格的“辣妹子”,着实是我国卫星导航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有着“不让须眉志”的女科学家。
1994年,怀揣着通过电子信息实现时空导航的梦想,孙希延考上了有着“南方小清华”之美誉的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理工女”。那时的桂电校园,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大多是男生,甚至有些班级是名副其实的“光棍班”,孙希延自然成了班上屈指可数的“女中豪杰”。
1998年,孙希延以优异的毕业成绩顺利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然而,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也许是就业选择的性别差异,也许是本科学历无法达到航天领域的最低门槛,孙希延入职的第一份工作,与航天梦想似乎并没有太多关联。
但孙希延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2000年9月,孙希延再次回到母校进行深造。2年多时间里,她以惊人的毅力和效率,总共发表了7篇科研论文,提前半年完成了3年学制的专业硕士学位的攻读目标。
孙希延快马加鞭。在随后的5年中,她以3年多一点的时间顺利攻读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博士学位,以2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博士后研究任务。
在此期间,孙希延参加了科研经费高达1.4亿元的CAPS国家专项研究,主持经费1000万元的国家专项子项目1项;同时,作为主要项目参与者,她以排名第二的身份参加了经费2000万元的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研究,以排名第五的身份参与了经费500万元的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研究。
从此,孙希延终于开启了人生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卫星导航科研之路。
心系北斗结硕果
2008年,孙希延博士后出站,留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由于优异的表现和突出的研究成果,孙希延顺利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导航室主任职务,很快成长为一名科研骨干和管理骨干,同时也成为一名卫星通信研究领域的专家。从2008年起至今,她一直受聘为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以及《宇航学报》的评审专家。
2009年,怀着对母校的深深情谊,怀着对航天梦想的执着追求,孙希延毅然放弃了中科院的良好发展机遇,坚定回到了桂电继续从事她热爱的卫星导航等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卫星导航领域的科学家,孙希延时刻心系桂电参与的“北斗工程”系列研究项目,始终以业精于勤的忘我工作,兑现着对理想追求的承诺。
“每天,她至少要在实验中心工作10个小时。为了兼顾孩子的教育,在周末和寒暑假自己加班的同时,她甚至把孩子也带到实验室学习。”说起孙希延的科研精神,团队成员严素清博士满是敬佩,“她工作雷厉风行,非常注重创新和效率。也许,这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桂电精神的最好诠释吧。”
天道酬勤。孙希延的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近5年,她先后主持了4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3项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1项科技部创新项目、2项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2项桂林市重大专项等。申请专利150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近40余项,实用新型授权3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1项。发表论文120余篇,EI/SCI收录50余篇;专著3部(科学出版社1部和英文出版社2部),译著1部。完成了5项成果转化,参与制定1项国际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并主持制定4项地方标准。获得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老挝南塔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等10余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