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大平台大社会大格局——中大传设院新生见面会致辞

2020-09-14 21:44:55 作者: 张志安:大平

我非常鼓励大家从具体经验、具体现象、具体事件出发,去进行社会学的整体思考,并 尝试把具体的传播问题置入复杂社会情境中进行理论观照。比如你在微博舆论场上发帖,你在朋友圈观察微信舆论场,你在快手或抖音短视频中观察流行文化,你能够把单一学科的“分割”视角打破,重新用跨学科的视角来“洞察”。比如舆情研究,我们中山大学团队的研究特色就是跨学科,从传播学视角看舆情,从心理学视角看心态,从政治学视角看意识形态,这种跨学科的方法论让我们站在实践前沿,也增强了我们理解“大社会”的能力。

三、大格局:持续自我更新的目标

大格局,既是你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你审视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的大格局,意味着你关注团体、社区、国家和人类,需要你有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之间关系的“社会学想象力”,还需要你像中山大学罗俊校长强调的那样,符合十二字培养方针、做到“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看自己的大格局,体现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挑战时的自我更新,用自我更新去面对变化;体现在“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和淡定。我期待你们每个人能成为有历史感、敬畏感、超越感的个体。

比如,还在持续的新冠肺炎,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方式,也是国际格局,你身处其中,有哪些观察?多空间的角色转换,信息公开和发布体系的形成,国际社会关系变化和抗疫模式差异……你需要超越个体,建立复杂性思维,不再简单地做好坏判断,而是能深入讨论国内外不同制度和社会中治理逻辑。如同我们对好记者的职业期待那样,做“最适合讨论这个世界的群体”。或者, 我们对你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期待——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但总是试图超越。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注定不会被细碎的表面所遮蔽,不会被眼前的挫折所打败,不会被当下的得失所左右,不会被功利性的追求所左右。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注定不会轻易发表感性见解和简单判断,不会被过多选择的诱惑而焦虑或迷惘,不会被个人的那点喜怒哀乐所牵绊,更不会被物质性的快感所迷恋而丧失精神性的反思。

总之,大格局会让你拥有不俗的气质。正如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历史学家陈春声教授说的那样:当代青年思想敏锐、知识广博,充满自信, 学校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内心脱俗,超越日常生活那些琐碎的体验,真正拥有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

综上,三个“大”之大平台,是我们媒介生态和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的语境;大社会,是我们的学业和学科要有所创新的前提;大格局,是我们每个人持续进步和主动更新的目标。我期待大家的人生旅程,因为有一段学在中大的难忘体验,都拥有“大写人生”的无限可能。谢谢!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此文为作者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20级新生见面会上的讲话。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