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影音乐“打补丁”的幕后指挥,你认识他吗?

2020-09-16 08:03:18 作者: 为电影音乐“

梧桐树下的老洋房

历经百年风雨,见证时代变迁

无数名家大亨

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生活印记

本周,我们将带领大家继续

感受梧桐树下的文化韵味

漫步风貌区

陈传熙旧居

五原路212弄16号

陈传熙旧居位于五原路212弄16号。

五原路212弄大华新村,新式里弄,1947年建造,共有17幢,占地面积54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26平方米。建筑略具现代派风貌,三层砖混结构。平屋顶四周设置女儿墙,立面简洁,极少装饰。南部二层设有悬挑的阳台,下部为底层门廊。素色水泥砂浆外墙面均布钢窗,窗裙板仅以网格细槽略作装饰。楼内布局紧凑,功能齐备,原用锅炉水汀供暖。

大华新村居住过的社会各界名人,有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大新公司创始人蔡昌等。

人物简介

陈传熙

陈传熙(1916-2012),祖籍广西南宁,出生于广西龙州县,音乐指挥家。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科为钢琴,副科为双簧管。1946年加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任双簧管演奏员,并任教于国立音乐院常州少年班、国立上海音专和上海交响乐团。1958年调任上影乐团指挥,开始其电影音乐指挥生涯。为近 600 部影片配乐并指挥演奏,代表影片有故事片《林则徐》《聂耳》《红色娘子军》《李双双》《天云山传奇》等,美术片《牧笛》《渔童》《金色的海螺》《大闹天宫》等,被誉为在银幕上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指挥家。2005年被授予“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同年被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人物故事

为电影音乐 “打补丁”

中国电影银幕上名字出镜率最高的,就是那位幕后指挥陈传熙。正是在他那根榆木指挥棒的“统领”下,交响乐队奏起了曾让无数观众着迷的难忘的乐曲。

陈传熙有着惊人的听觉,能听辨 100 个由乐队奏出的和弦。1958 年,为支持电影配乐,他被调到上海电影乐团任指挥。从面向观众的音乐舞台转到了银幕后面,自此他进入电影新天地,而这一干竟是 40 多年。

电影音乐和交响乐最大的区别,是电影音乐要跟着画面走。在一秒钟里,音乐只有几个音符,而电影胶卷要转过 24 格之多。两者要完全匹配,这全在指挥的掌控之中。

电影《聂耳》中,有一场戏表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情景:聂耳满腔的激情像火山般爆发于笔端,突然,聂耳站起来把笔兴奋地一掷,表示乐曲的完成。这时选用的正是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按要求掷笔的同时乐曲必须戛然而止,于是乐曲何时开始成了问题。陈传熙的做法是:先计算出乐曲的长短,然后倒转电影胶片,找到乐曲应该进入的位置。

指挥家陈传熙

电影《红日》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已先期录音,审查时有关方面提出要改动歌词。重录歌曲既要对长短,还要对演员前期演唱的口型,这又有相当难度。陈传熙凭着几十年的经验,调动好乐队和独唱者的情绪,极富感召力地喊了一声“跟着我的指挥棒,实录!”,竟一遍通过。

译制《简爱》《巴黎圣母院》等影片时 , 由于当时还没有多轨录音 , 为配音把原来的对白去掉时,同时把衬托在对白后面的音乐也一起抹掉了。重新配乐的任务交给了陈传熙,如何“还原”再次考验这位指挥。陈传熙反复观看原版影片,先听旋律,再听和声、布局、声部的走向与变化,把乐曲分解到各种乐器、声部上,再重新组合并指挥乐团演出。陈传熙以其扎实的音乐基础、过人的音乐听力,把“补丁”打得天衣无缝。影片上映时,观众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音乐有一部分是上海电影乐团重新录制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