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鼓楼地铁站的公共钢琴放置点,琴罩被随意地盖在上面。 巩持平 摄
她担心琴受潮,又反对募捐管理费
9月11日下午2点,年近60岁的马奶奶下课了。她从钢琴教室里出来,肩头留了一张贴纸,上面写着“马同学”。她是公共钢琴志愿者,刚上完一节免费的钢琴课。课程为期2个月,教授目标是一曲《欢乐颂》,那天上的是第一节。除了马奶奶外,还有5名学员在同一节课上,他们都是差不多的年纪。
这是公共钢琴公益基金会的培训计划。康孙琦视此为公共钢琴志愿活动重启的开端。8月29日,相关报名信息上线,18个免费名额,公共钢琴的志愿者优先。文章发出后第2天,原定的3个班的名额都报满了。
对于公共钢琴项目,康孙琦还有很多设想。比如,邀请音乐家来演奏公共钢琴,举办小型音乐会;以公共钢琴为活动点,举办城市定向打卡赛;在每一架公共钢琴附近安装摄像头,剪辑精彩片段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邀请爱心企业参与进来,每次有人在公共钢琴弹奏一首,企业将进行相应金额的配捐。
但是,莫志蔚觉得,搞培训和公共钢琴本身没什么关系,“公共钢琴本来就是给会弹的人去弹”。
其实,自公共钢琴落地后,莫志蔚和基金会在理念上一直有分歧。基金会曾提出过“募捐”的想法——后续管理用得到资金的地方很多,比如,为放在室外的公共钢琴搭建防潮木台,放置在公共钢琴周边的展示材料,办活动时的道具和宣传物料——他们建议,在公共钢琴旁放一个募捐箱,以此来募集管理经费。
这一提议遭到莫志蔚的坚决反对:“像乞丐一样,成什么样子?”
宁波火车站公共钢琴放置点,一队母女在弹奏公共钢琴。 巩持平 摄
崔小明和康孙琦决定尊重莫志蔚的意愿。但管理经费的问题迄今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也正因如此,康孙琦设想中的很多围绕公共钢琴开展的活动,迟迟未能进行。公共钢琴的人气渐渐散去,弹奏的人越来越少,不过,莫志蔚觉得这是常态,“公共钢琴是给喜欢弹琴的人一个展示的舞台,宁波弹钢琴的人可能本就这么多。”
在宁波落地的公共钢琴数量更多了。有一位个人捐赠者捐了1架钢琴,还有一个企业,捐出10架钢琴。目前,已落地7架,放在医院、火车站、行政服务中心等地。“公共钢琴不应该放在医院。”莫志蔚听说了这件事,“不会有人因为想弹钢琴而到医院去。”琴声可以抚慰候诊者及家属的情绪,但若是出于这个目的,“应该由院方放置钢琴,而不应该放公共钢琴”。
莫志蔚这些意见已经很少说出口了,“不该我管的不要去管”,她心里清楚,自己的使命在10架钢琴全部落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
最近,莫志蔚受邀加入了一支乐队,弹电子琴或者合成器,每周排练一次,每次2小时。10个爱好音乐的朋友一起演奏,莫志蔚觉得,“有种融入大海的感觉”。因为莫志蔚的名气,乐队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
不过,莫志蔚还在志愿者的聊天群里,每架公共钢琴的近况她都知道。只是最近群聊不太活跃,她有点担心,“夏天雨多,那两架放在室外的公共钢琴会不会受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