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第 14 版 版面截图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队员在金银潭医院查房。纪 婕摄
原题:用血肉之躯,为患者筑起“新的长城”(一线抗疫群英谱)
——记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当国歌响起时,在武汉的点点滴滴就浮现在眼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援武汉重症医疗队队长刘云说,国歌精神时刻激励着队员们为人民筑起一道“新的长城”,并肩打赢这一场抗疫硬仗。
驰援武汉61天,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204名队员,始终在疫情的“风暴中心”与时间赛跑、和死神较劲,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建章立制,两小时内接管病区床位全部收满
“队伍都到齐了,整建制接管病区,谁能先上?”
“我们先上!”2月14日上午,武汉市第一医院召开会议,刘云第一个请战。根据部署,他们要在当日下午4点全面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61张床位。
时间紧、任务重,刘云敢于请战的背后,是医疗队一落地就争分夺秒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第一时间建章立制确立工作规范。
14日凌晨3时,医疗队刚刚到达酒店,就迅速建立下设11个党小组的临时党支部,并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覆盖到所有医务人员。同时,医疗、护理、感控管理、物资保障等10个工作组各司其职,为救治工作奠定组织基础。
既要“打胜仗”,又要“零感染”,怎么办?
自接到任务,刘云就严格督查队员们练习穿脱隔离衣:“自己都不能防护好,怎么保证患者的救治?”医疗队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又专门对首批进入病区的16名医生、24名护士强化感控培训。
14日下午4时,第一批医务人员进入病区,不到一小时就收治了40多名患者,短短两小时全部收满。
根据“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原则,病区打破平时限制,以最快速度收治患者。医疗队制定了“52条家规”,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只有严格训练才能带出合格队伍,只有合格队伍才能打赢硬仗。”刘云说。
医术精良,创新多种诊疗手段
医疗队接管后不久,一名67岁的女性重症患者转入,一系列治疗后,病情仍然持续恶化。与医院本部远程视频会诊时,专家组指出必须先紧急进行深静脉置管,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评估患者血容量。
这样的操作往常必须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但时间紧急、条件受限,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乔莉果断上前:“我来!”她将患者头部转向左侧,用左手食指、中指在患者右颈部寻找血管穿刺部位,眼睛距离患者口鼻仅有10厘米……不到1分钟,穿刺成功,“生命通道”打开了!
“重症病房的患者一旦病情恶化,还可以转送到这里。但重症监护病房是最后兜底的,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乔莉说。面对救治难题,队员们凭借成熟的医疗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一次次掰开死神的手将病人硬往回拽。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介绍,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是全省规模最大、配置最高、实力最强的医疗队之一,涉及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感染病科等多学科的王牌班底,其中重症医学科医务人数达到该科总人数的80%。
“俯卧位通气操作难度大,我们自创了‘三明治翻身法’,将患者从头到脚包裹在两层床单里,再合力翻身。”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栩介绍,医疗队还创新总结了一系列操作规程,提供诊疗标准化实施方案。
人文关怀,让患者不再孤单
“有次治疗忙完后,一位80岁的老爷爷在纸上写下‘我爱你’,中间是一个爱心!”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邓飞说,那是最开心的一天。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队员们在治疗中注重人文关怀,让患者更有信心地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