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浦东是全球新兴城市的范本

2020-09-20 12:57:01 作者: 马未都:浦东

9月19日下午,收藏家、鉴赏家、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应邀加盟艺术脱口秀《LuTalk·东方城市之光》,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开讲《城市与文化的共荣与共生》。当天他与现场近500名观众分享了对于城市与文化的观察和思考,并以浦东文化建设亲历者的身份为浦东文化建设支招。

马未都“浦江两岸有中国最美风景”

今年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马未都当天的讲述亦是从陆家嘴三十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一组组陆家嘴今昔对照的图片,一段段关于陆家嘴的故事与传奇,马未都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于陆家嘴的历史变迁却是如数家珍。“浦东三十年,我们可以看出浦东的格局,今天不仅仅是在上海,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的范本。”

马未都表示,上海浦东的开发虽然比国内其他几个经济特区要晚,但却有“后发制人”的优势,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后发制人,今天看浦东的开发没有大的遗憾。”在他看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离不开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上海有很多专家以及专家型的领导对上海的规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生活在上海的老百姓,无疑是非常幸福的,“我从浦西的大楼上看浦东这一片壮观景色,感觉这就是中国最美的景色。上海人走在黄浦江边的时候千万不能熟视无睹,不管你在浦西,还是在浦东,你向对江望去,两岸都是中国最美的风景。”

“把博物馆开进高楼里”

位于上海中心大厦37楼的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地方馆之一。他回忆道,上海观复博物馆的筹建和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几乎是同步的,“起地平的时候,我们观复博物馆就跟上海中心大厦签了合约,当这个大厦建成的时候,博物馆就立即搬进去了。”期间,马未都曾进出大厦工地30多次,随着上海中心大厦这一中国第一高楼一层一层筑起,马未都的白发也长出来了。

当谈到艺术与城市的文化复兴,马未都为上海文化场馆建设展示了数个可以对标的样板: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伦敦的泰勒美术馆、阿联酋迪拜的卢浮宫......而对于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进高楼这种现象,马未都认为这是城市化的结果。在土地日益昂贵的今天,这样可以完美的利用空间,亚洲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出光美术馆、阿倍野美术馆,韩国首尔天空美术馆。当然,也包括中国上海的观复博物馆。

从宋瓷馆、金器馆、造像馆到临时展馆,再到最有特色的东西馆,马未都干脆在现场为观复博物馆做了一次导览。“我们为什么在上海中心大厦做一个东西馆呢?因为上海是中国东西方文化结合最好的城市,在浦东地区尤为体现。”他表示,在东西展馆中的每一件展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东方文化的要素和西方文化的要素,两者结合才能在东西馆展出。

进博物馆该不该买票?马未都当天也对这一争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买票是对文化的尊重,商业逻辑可以让博物馆获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一直在说,博物馆门口应该挂一个牌子,说明每一个购票参观的人都是本馆的赞助人。我认为你是赞助了一个文化,所以我们对文化一定要仰着脸看。”

“物以知为贵”

不仅是上海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马未都还是浦东文化建设的亲历者。对于未来浦东的文化建设,他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过去我们说物以稀为贵,但今天不是,今天是物以知为贵。今天是媒体时代、是传播时代,你的东西再好,没有人知道也没有用,必须让人知道,所以叫物以知为贵。”

马未都认为,要做到“物以知为贵”就是要充分体现文化的价值,让无形的品牌为文化增值。他以手机和墨镜为例:一部集合了众多高科技成果的手机为何能在价格上远低于一个有品牌内涵但材料普通的墨镜?“科技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降低成本而普及,而文化不是这样。在未来的浦东文化建设中一定知道,这个文化是慢慢来的,一定不是说一蹴而就的。”马未都说。

艺术脱口秀《LuTalk·东方城市之光》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携手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陆家嘴金融城管理局共同孵化的文化品牌,聚焦城市与文化议题,邀请不同行业的名家大咖解读城市文化,提炼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