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杰曾遇到一个帮扶对象,是一名孤儿。9岁时孩子亲眼看到父母自杀的场景,一度心理压力非常大。即便是治愈了创伤,在融入社会的一关仍有很多考验。例如,奶奶带着孩子去吃肯德基,拿了餐食后,孩子极力要求带回家吃,原因是无法面对别的小朋友能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这对社工也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心理弹性,去适应这个社会,这需要长久的、精细的、专业化的支持,也需要可持续的、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育。”
政府兜底,建立健全儿童福利机构
普陀区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困境儿童案例。孩子小红豆因早产被诊断出了多种疾病,遭受父母遗弃,已被当地儿童医院收留了一年多。花了大量时间查证后发现,其父母不具备抚养能力,小红豆最终被送到上海市福利院开始正常的生活。
事实上,还有更多未被发现的孩子和小红豆一样,看似有监护人,实际上是处于失管状态下。陶继民建议,要建立相应的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尤其是要建设提供服务的载体。“目前,市级层面有相应的儿童福利机构,但在区一级,力量还非常单薄。区内各个福利机构,基本上是以养老服务为主,对于怎样照料儿童,流程、环节上都是缺乏经验的。建议尽快在各区乃至街镇层面形成儿童福利保障的空间体系。”
近年来,普陀区率先在推进困境儿童保障方面启动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探索。“一方面,政府为社会组织提供一定条件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物资,在招募志愿者过程中,也与社会组织合力;另一方面,围绕困境儿童的帮扶和儿童抚养,培育发展了一个公益组织的专业委员会,来引导专业度强、融合度高的帮扶工作。”李韵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