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保量到增质,休假是生活的艺术

2020-10-02 09:40:17 作者: 陈根:从保量

不可否认,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焦虑,而真正想要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或许还需要我们智慧地安排生活,去真正享受一个远离电脑屏幕和邮件压力的时光。

假期综合症一式三招

如果说,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是互联网发展下的假期新常态,那么,假期综合症可以说是“假期”诞生以来就伴随着的复古难题。具体表现为:上班时盼望着长假到来,以期好好放松休息;假期到来时往往无所事事,不能自已;而假期结束后,仍然觉得身心俱疲,甚至比上班还累。

事实上,放假,或者不放假,假期就摆在那里,不增不减。但是,如何利用假期来真正放松则是高节奏生活下的智慧之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日常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运作模式。这也是为什么不超过3天的短假期往往比较容易适应,而面对更长的假期,人们则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紊乱的现象的原因。

出现“假期综合症”的人可以粗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没有太多机会休息,由于假期长时间的放松,以至于上班时收不回心,像一根拉得太松后失去弹性而恢复不了原状的皮筋。

另一种则是由于长假的紧密活动和行程安排,耗费了大量的体力精力,打破了原有的生物钟,使得过度娱乐反而疲惫愈甚。

但不论是放松过度,还是娱乐过度,显然,过度作为一种僭越,僭越则带来损伤。而想要获得一段自然和轻松的假期,首先要警惕休息“陷阱”;其次依旧要遵循规律的作息;最后是蓄力重新开启一段生活。

首先,在学会真正休息之前,我们应该先甄别休息中的“陷阱”。其中,休息并不完全意味着睡觉。不可否认,睡觉的确是有效的休息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睡眠不足和体力劳动者显然更为见效。作为体力劳动者,当身体内积累了一定的乳酸之后,通过睡眠或者闭目养神等方式,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而在睡眠时间足够的前提下,睡觉却并不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往往大脑皮层很兴奋,身体却没有被激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保证睡眠充足,更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来放松神经。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在家躺了两天依然无精打采,而去健身半小时后神采奕奕。

其次,假期依然要遵循基本的生物钟规律。真正的休息是使身体得到缓解,心灵得到放松,当假期结束之后,能以更充足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的休息。而为了娱乐打破原作息时间的“休息”则会反向消耗精力,从生理到心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最后,假期应当成为生活的调试而非负担,并为一下阶段的工作蓄力。事实上,许多时候,人群的疲惫正来自对现有的一成不变生活的厌倦,而更深层次的休息则能够帮助个体重燃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在1975年提出了心流理论。其中,心流体验是心流理论的重要概念,指一个人将精力或者“身心”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时的感受。而所谓“心流”,就是人在这种沉浸状态时的一种最优体验。

当人们产生心流时,会产生高度的充实感和愉悦感,心流体验虽然是一种抱有主观色彩的短暂性的精神体验,但也给打破重复的生活状态或者获得更多内在充实作了方法论的启发。

当然,再长的假期也自有其进度条,进度条不会停下来,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种度过假期的方式。休假是生活的艺术,选择以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度过的假期,就是最好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