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什么用?”这真是个难题。通常,我会说,艺术真没什么用。偶尔,也会盗用毕加索的话,“一幅作品的价值,恰恰在它所不是的东西”。艺术的价值,恰恰在它没什么用。
正如其名字《艺术的力量》所言,纪录片里没有优雅和谐的文艺复兴大师,也没有恬静安适的传统风景画家,8 集包含的 8 位艺术家,全是血脉贲张的狂人:
卡拉瓦乔、伦勃朗、贝尼尼、大卫、梵高、毕加索、罗斯科、透纳。
纪录片采用真人演绎,现场还原的方式,重现了这 8 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每一集的安排,都是从艺术家面临的危机开始,这或许和它的编剧及解说员,西蒙·沙马有关。
西蒙·沙马(Simon Schama,1945-),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纽约客文艺评论员。他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西蒙的思考是跨时间的。于是,你会发现在纪录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是:艺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吗?
在毕加索那集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二战时期,毕加索暂居巴黎,却经常受到德国国家秘密警察的骚扰。一天,一位访客拿起一张《格尔尼卡》的明信片,上面描述的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炸弹落在格尔尼卡小镇时的情形。
访客问:“这是你干的么?”
毕加索回答:“噢,不是我做的,是你做的。拿一张,继续干吧。”
和毕加索不同,罗斯科面对的是金钱的诱惑。1958 年,他接到了来自四季餐厅的的委托, 为他们作画。薪酬 35,000 美元,相当于今天的 250 万美元。
罗斯科在画作即将完成时,带着家人去了一趟四季餐厅。当他看到菜单,忽然绝望了。花这么多钱吃一顿饭的富人,根本不会看一眼他的画,而只会沦为他们觥筹交错间,苍白的装饰。
《艺术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讲述的就是这样失败者的故事。看起来,艺术并没有改变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可是,故事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罗斯科退回了薪酬,留下了自己的画。 如今, 他为四季餐厅所作的系列画, 在泰特美术馆里,拥有了自己的 一间房间。
毕加索的故事更加传奇。2003 年 2 月,美国国务卿向联合国提交,武力干涉伊拉克局势的提案。就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有人注意到发布会现场有些不对劲。因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挂毯,正悬挂在发布会现场的墙上。
新闻人员和当权者被这幅画震惊了几秒,最后掩盖了它。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安慰自己,这幅该死的画,总会在某些地方让人不安。
西蒙·沙马说:“我认为,这是艺术的力量的最终赞美。……你可以一手遮天,但是,别和这幅画较劲。”
决定艺术力量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体验共有的东西——救赎、自由、死亡、侵犯、世界的状态、我们灵魂的样子。
伟大的艺术品,总是可以直接诉诸我们的情感。痛苦这种极端的情感,在《艺术的力量》中,借助毕加索和他的作品,表现出自己无远弗届的影响。他的《格尔尼卡》,让我们看到战争为人类带来的痛苦,而其中同样融合了毕加索个人的感情痛苦。《格尔尼卡》作为痛苦之和,实现了所有伟大的艺术品应有的目标:以石破天惊之势,打碎我们日益增长的慵懒和冷漠,粉碎我们对暴戾、邪恶和屠杀满不在乎的接受,撕开我们的疤痕,让我们血流不止、辗转难眠,让我们审慎思考作为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