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程仅需4.5小时的“复兴号”,成为往返京沪路上诸多旅客们的最爱。
10月7日,距离长假结束仅余一天时间,不少回家探亲、外出旅行的人开始踏上归途。14时,北京南站的候车厅里,人头攒动。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请注意,由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的G11次列车即将开始检票……”14时30分,12号检票口前的候车大厅里,提醒乘客检票的声音刚一响起,检票口前便迅速排起了长龙。特殊通道入口处,站着两位刚刚旅行结束准备返程的上海老两口。他们看着一旁候车厅乘坐G145列车的旅客队伍逐渐消失,不禁感慨道:“北京到上海,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自2011年6月30日就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铁,连接着“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贯穿我国东部路网的大动脉,是运输最繁忙、运量增长最迅猛的交通走廊。历经九年的发展,如今仅北京到上海两地,一日高铁班次就有近50趟,从早上6时到晚上7时,几乎每隔10-15分钟便有一趟,最密时5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开出。其中,全程仅需4.5小时的“复兴号”,成为往返京沪路上诸多旅客们的最爱。
排在第一位等待检票的小王今年24岁,内蒙人,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上海工作,从事IT行业。同是老乡的女朋友也在上海,干的是销售。由于家里没有直达上海的列车,二人便选择了车次最多的北京作为中转站。
“能在家多待一会儿是一会儿,路上的时间尽量压缩”,小王向记者解释他为什么选择“复兴号”。他一手拎着行李箱,一手提着塑料袋,袋里装着满满一大包零食。他告诉记者,以往每次离家的时候,父母都会把空空的行李箱塞满。“家里有什么就非得给我带什么,像中秋节家里买的猕猴桃啊、月饼啊,其实这些在上海也买得到。”这次,除了母亲亲手做的美食外,其他东西他都没带,行李箱总算减轻了些负担。结果,临走前父母还是给他拿了一大袋的零食。小王不禁有些抱怨:“说是给我俩路上吃,哪能吃得完?”一旁的女朋友笑着解释道:“可能他们觉得我们在上海挣钱也不容易,想让我俩省一点,也是父母的心意。”
为什么选择去离家这么远的上海打拼?小王说,他瞅准的是上海广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记者问他,如何平衡照顾父母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他重复着说了几遍“先漂着,闯闯看”后,反问记者:“现在回家这么方便,非得离父母多近才行吗?”他说,他对铁路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信心,“以后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肯定更短,不用像以前一样固守老观念了。”
从济南西站上车的的张女士更是深切感受到十年来铁路运输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说,通行时间短、服务好、环境优这些因素让“复兴号”变成了她出行的首选。不过,十几年前,她在上海读书,当时京沪高铁还未开通,每次回家只能乘坐11个小时的慢车。如今,从上海到济南仅需3个小时,“想家的时候,周末也可以回一趟。”
其实,小王说的“未来”正在变成现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公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其中,“自主创新建立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技术标准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也是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国铁集团当前也在统筹规划利用既有高铁线路开展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工作。
4.5小时的通途,“复兴号”在宜人秋风中穿行,一路向南,纵贯京、津、冀、鲁、皖、苏、沪7个省市。窗外闪过的田间地头从褐色变得金黄,乡村瓦舍、高楼大厦交错变换,在晚霞的辉映下,列车朝着终点站“上海虹桥”飞驰而去。“前方到站终点站上海虹桥……”广播声音再次响起,小王将小桌板上吃剩下的各色包装袋扔入垃圾袋,而原本满当当的一大包零食,只剩下一袋薯片和少量水果在大塑料袋里晃悠。
在晚霞的辉映下,列车朝着终点站“上海虹桥”飞驰而去。
“走咯,奋斗去!”拖着行李箱的小王拉着女朋友起身后径直走向门口。上海虹桥站外,夜色漫漫;站内,灯火通明。他们手里拖着父母的情意和希冀,迎着站台的灯光,向前方走去。而那里,有像小王一样无数人想为之奋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