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题材的报道,还没有完全看遍,关心并读到现在,我以为这家媒体(澎湃报道,见文末链接)的采写较认真负责,它知道扬弃什么,它给我们欢喜文化、打动人心的理由,真实、直率毋容粉饰,南怀瑾先生教与生活的见识,与它合参运用,或可丰满人格与情怀。
有两件事情可以回忆一下。作为现场的助手和帮办、又作为司机和随从(我的角色很多,察颜观色教会我随时随需必摇身一变),我有近在南先生身旁周旋的那些机缘,当然是有人安排使命于我。体验生活,我必须感恩!
罗世谦书法:《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一次是在太湖大学堂。南先生生日那天,某领导命我先从盒中取出一件有朝代记载的瓷器,交与他由他捧给南先生贺寿。他自然要说一些这件艺术珍宝的来历,南先生就笑着讲话了,"我不懂古董哎,给我这个老头子没有用的,听说外面那些领导什么的人,他们喜欢这个啊,你送给他们去派用场嘛。"
我看见南先生拒收礼物的颜色。
一次是在上海美仑大酒店。南先生对文教、传媒界人士演讲,主持人在开始前宣布,现场不安排任何提问。上、下午连至晚上六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还是有某地一宣传部长向南先生提问:"大家都知道您对两岸谈判起了重要的作用,想请问您对两岸今后的前景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主持人试图阻止这位提问者,南先生摆了摆了手。"这位小老弟啊,两岸的事情不是你和我在这里可以谈的,很抱歉!两岸统一最后靠的还是文化,你放心好了,就要看你努力了。"
南怀瑾书作:“潦倒云门泛铁船,江南江北竟头看,可怜多少垂钓者,随例茫茫失钓竿。”
那天,我胸口挂着"工作证",安排我维持现场秩序,但是我耳朵中南先生当年的讲话,仍余音袅袅……
纯粹的书画,被冠以各式名目的展览应接不暇,不挑选则良莠莫辨。书画艺术的本质和书画喜欢者的情结有没有天然的根脉相系?商品买卖中被功利化了的书画有多少是饱沾了心血满腔的作品流通气息于民间?文化的凝聚力,依赖个体独立思考、仰仗集体宽容创造。
关于"喜欢"、关于"文化",我亲历了南怀瑾先生其间的两则人事,把它们移植到今天的书画市场及其展品展示中去探究生命的意义,对照与思考给出一记沉重的点醒。
我认一点识一点汉字,与孩子们讲读《论语》见孔子和他弟子其为人;我观"南怀瑾学生"们的行迹与言辞,认识一点南怀瑾先生的苦口与婆心……
二O二O年十月一日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韩力钧 记于子夜玩索堂
----------------------------------------------------- #南怀瑾#书画#书画艺术收藏
我看见南先生拒收礼物的颜色。
一次是在上海美仑大酒店。南先生对文教、传媒界人士演讲,主持人在开始前宣布,现场不安排任何提问。上、下午连至晚上六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还是有某地一宣传部长向南先生提问:"大家都知道您对两岸谈判起了重要的作用,想请问您对两岸今后的前景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主持人试图阻止这位提问者,南先生摆了摆了手。"这位小老弟啊,两岸的事情不是你和我在这里可以谈的,很抱歉!两岸统一最后靠的还是文化,你放心好了,就要看你努力了。"
南怀瑾书作:“潦倒云门泛铁船,江南江北竟头看,可怜多少垂钓者,随例茫茫失钓竿。”
那天,我胸口挂着"工作证",安排我维持现场秩序,但是我耳朵中南先生当年的讲话,仍余音袅袅……
纯粹的书画,被冠以各式名目的展览应接不暇,不挑选则良莠莫辨。书画艺术的本质和书画喜欢者的情结有没有天然的根脉相系?商品买卖中被功利化了的书画有多少是饱沾了心血满腔的作品流通气息于民间?文化的凝聚力,依赖个体独立思考、仰仗集体宽容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