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侠肝义胆的战疫英雄,还真是个“练家子”

2020-10-13 15:20:20 作者: 「揭秘」侠肝

此前,各地医护人员已经出现感染甚至牺牲,陆伟把院内感染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从最初的“人盯人”到实现红黄绿严格分区、规范防护,终于交出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答卷。随后,又作为首任院长,建设海河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早已待命的陆伟接到任务,作为领队,带领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挺进武汉。

除夕接到任务,初二集结出发,陆伟在天津机场见到了自己的138名队员。“很多队员是写好了遗书的,抱定了必死的决心、牺牲自己的精神去武汉。这些人不需要我动员,但是我的任务一方面要打胜仗,一方面要一个不落地把他们带回来。”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陆伟深知责任之重。从接到任务开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抗击非典时的一幕幕。从进入红区到完成任务的各种细节、海河医院的分区设置……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在机场,陆伟向全队承诺——“138人去、138人回”。一人掉队,就会威胁到整个队伍和救治任务。这句话,是对战友的关爱,也意味着提出了“零感染”的要求。

带队出发

带头进红区

抵达武汉,已是深夜。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命令,天津首批医疗队进驻青山区,接管武钢二院。从机场前往驻地的路上,这座大家熟悉的城市、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安静得超出了每一位队员的想象。

队员吕扬清楚地记得,从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赶往驻地的路上只见到了四五辆车。武汉,就像一座空城。

到达驻地,医疗队连夜成立救治专家组,简单休整后全员开展感控培训,准备在第二天,入驻武钢二院。

感控小组最先看到了这栋大楼的图纸,队员路佳清楚地记得自己看到图纸时开心的心情。因为,这栋楼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布局设置的,这比把一个普通病房改成感染病房方便得多。然而,就当大家信心满满赶去接管病区时,这栋大楼却让每个人都傻了眼。

原来,这是一座为抗击非典修建的建筑,至今已经废弃十多年。墙体开裂、遍布杂物,门窗玻璃缺失,很多地方缺水断电,氧气、监护仪、心电图等医疗设施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当地已经提前安排一批患者入住,原有的房间布局已经被打破。

“只知道楼里面有一批病人,大约60人。没有名单、没有准确数字,病情也不清楚,病人到处乱串。”陆伟告诉记者,当时,有的病人已经绝望了,在大楼里呼喊。

虽然不具备救治条件,虽然缺医少药。但是,建筑物内有患者,必须上!早一分钟展开救治,就可能把一个生命留在人间。陆伟决定,上午8点30分,一边清理、部署,一边向大楼内部推进,逐步划分红黄绿区,进而接管整个病区。

然而,9点多的时候,推进的速度和病人的状态让陆伟感觉到,等不起了。做好准备,至少得到下午3点。有的病人已经濒临崩溃,当务之急,就是安抚患者。陆伟命令,上午10点半,克服一切困难,先进去接管病人。

陆伟说,当时,这其实是一个相当痛苦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队员们需要两手空空进红区。护理组长王莹形容当时的情形,就是一边挖战壕一边打仗,同时,手里还没有枪。进去能做什么?怎样让患者信任?很多队员心里没有底。

陆伟告诉队员,装备穿戴整齐,让大家一看我们就是正规军。病人看不清我们的脸,但是能看懂我们的眼神。病人急,我们比他还着急,病人就会相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