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豆瓣仅4.7分,刘亦菲的女神效应失效了?

2020-09-10 17:49:58 作者: 《花木兰》豆

在此期间,木兰始终是以男性身份去经历这一切的,躲在盔甲之下的她不需要面对任何由性别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她如何解决姨妈问题?


在军营里有没有喜欢的男子?


真的一次都没有露馅吗?

洗澡怎么洗的?一个女性是如何杀敌制胜的……

这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


关于这一点的空白,给了影视剧很大的创作空间。

2009年的国产片《花木兰》,塑造了一个武功高强,但多愁善感的木兰形象,她会思考爱情,会惧怕鲜血,会向往和平,会担心爹爹……

而在迪士尼的《花木兰》中,则在片中糅合进了当下大热的女性主义思想。

她摆脱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状态,散开了头发,露出了红装,以一个高昂的女性姿态完成了一个关于英雄的叙事。


所以,在“忠、勇”之后,迪士尼又加上了一个“真”。

只有接受并面对作为女性的自己,才能真正运用好“气”,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这里要说一下,《花木兰》特意给花木兰设置了一个妹妹,这无论是在原文还是之前的影视剧中都是没有出现过的,就连动画版《花木兰》中也未有这一设定。

木兰的妹妹,是一个中国传统女子,温驯、柔和、害怕蟑螂、向往婚嫁。

影片并没有批评这一形象,但是妹妹明显是崇拜花木兰的。这也可以看成是迪士尼对于近来的女性主义潮流的迎合。


二是发掘了花木兰身上的个体意识。

在原文中,花木兰是完全屈服于整体社会制度的,为父尽孝,为国尽忠。我们能读到她的犹豫,却读不到她的自我。


但在动画版《花木兰》和这次的电影中,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有着清晰的展现的,即使这种展现显得十分仓促。


在动画版中,木兰说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我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为了尽孝,我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有本事。我想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


原文中“无可奈何的牺牲”,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场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比于在家绣花嫁人,木兰的替父从军或许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下意识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战场上,在于领军杀敌。

这其实已经和原文所宣扬的忠孝相去甚远了,但也有理有据。

因此,两部电影都极大程度地渲染了木兰从军之前,是如何地无法融入大环境。

她常常舞刀弄枪、背不好四书五经、去找媒婆时大出洋相……

而在真人《花木兰》中,木兰的转变则是由巩皇所饰演的那个看似十分尴尬的角色引导的。


同样是作为被排斥和不被接纳的人,仙娘走上了邪路,但她一再提醒,是伪装令木兰无法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这里想吐槽一下,话说反派这么骑墙头真的好吗?花木兰的胜利可多亏了仙娘这个反派的“多嘴多舌”啊。

观众对于影片的吐槽,有很一部分是因为,花木兰自我认同的过程太快啦!

反派老鹰说几句话就认清自我了?难道真的不再挣扎反抗一下吗?

这个毛病实际上跟《哪吒之魔童降世》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主角仿佛福至心灵般一下子就顿悟开挂了,反思都不带反思的。

建议和尚庙把这两个人收进去,有慧根呐这。



总之就是一句话,真人版《花木兰》对原故事进行了人文主义和女性主义相交织的女性个体解放改编。

事实上这是迪士尼建构公主系列动画片之现代性的拿手好戏了。

其实根据迪士尼之前的尿性,我们早该猜到影片所要宣扬的价值观了。


目前为止,迪士尼一共拥有14位公主。这14位公主无一不是从早期的“傻白甜”形象转变成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自立自强、勇敢有想法的人物。

《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尔酷爱读书,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