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康熙所有的皇子都有成为太子的可能,但实际情况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时连康熙也身不由己。大阿哥夺嫡失败,是因为一手好牌被他打砸了。胤礽能做太子,并不是因为他很优秀,主要是因为他嫡子的身份以及康熙的政治考量。
大阿哥
一、在起跑线上,大阿哥的出生矮了胤礽半截
大阿哥原名保清,后来改名为胤禔。从字面意思上看,寓意着保护清朝,做大清的忠臣良将,而不是让其继承大清家业。
胤禔虽是皇长子,但其母亲纳喇氏不是正宫皇后,他也就成了庶子。
胤礽就幸运得多,其母亲是康熙特别疼爱的孝诚仁皇后,他也就成了嫡子。孝诚仁皇后在生下胤礽的当天就去世了,康熙很自然地将感情转移到了胤礽身上。
胤礽
因此,在出身以及父子关系上,胤礽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大阿哥望尘莫及。
清朝问鼎中原后,迅速汉化,许多规则、礼仪上都借鉴汉文化。在继承制度上,康熙也采取了嫡长子继承制,庶出的大阿哥自然也就无法染指。
当时,正值“三藩之乱”,大清人心惶惶,朝廷内部意见不一。
对外,康熙要稳定人心,就要立太子,以表示大清江山后继有人;要拉拢天下读书人,只能遵守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立胤礽。
康熙
对内,康熙要集权,要打压宗室王公,要借助外戚的力量,立胤礽无疑最合适。因为胤礽的外叔公索额图,是超级外戚,他的身份尊贵了,对王爷们就是一种限制。康熙此举,也是在间接告诉皇室王公,原来的皇(汗)位推举制已经废除了,你们不要对权力交接指手画脚了,立谁不立谁都由我说了算。
正因如此,大阿哥在康熙第一次立太子时,身不由己地输给了胤礽。
二、朝堂上找帮手,战场上立功劳,为自己夺嫡增加筹码
大阿哥虽不是太子,但对太子之位孜孜以求。为此,他到处拉帮结派,形成以自己和明珠为中心的势力集团,与太子、索额图集团针锋相对。
胤禔作为长子,相比其他皇子有年龄优势,军国大事,他都最早参与,也参与最多。比如三次征讨噶尔丹,他是唯一三次随征的皇子;大清的蒙古事务,大阿哥多有参与,包括著名的多伦会盟。
大阿哥
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大阿哥晋升为直郡王,所得赏赐也是最多的。他对别人出手大方,在下五旗中有很高威信。
此外,大阿哥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满清皇室的教育,非常重视弓马骑射,大阿哥武艺高强,颇得康熙赞赏,因此,康熙经常命他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样,大阿哥就有机会常伴康熙左右,不仅表明了父子关系和谐,而且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掌握信息优势。
三、胤礽第一次被废,大阿哥难逃嫌疑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到木兰围场打猎,胤禔担任近身警卫,负责皇帝安全,十三阿哥胤祥协助胤禔。随后发生了“帐殿夜警”事件,直接导致胤礽被废。
大阿哥和胤礽
“帐殿夜警”事件的真相如何,如今已经很难还原,但这肯定是康熙与胤礽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说明君臣之间已经失去最起码的信任,更像父子之间的一出“碟中谍”。
根据清代御营制度,皇帝外出时,随从大臣按照与皇帝的亲近程度,全部围绕着皇帝营帐安营扎寨。最靠近皇帝的是王公大臣,其次是大臣侍卫,再次是普通臣子随从。胤礽是太子,其营帐也处在中心,离康熙很近,其他皇子的营帐也在附近。
去围猎的途中,康熙的十八皇子胤祄突然重病,康熙很伤心,可胤礽却表现得若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