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也是同样道理,先秦上古,人们也把流入长江的水流视为长江一部分,也称为江。《尚书-禹贡》中说在荆州,“九江孔殷”,江水由九条汇聚成一条。把汇入长江的八条支流也称呼江。屈原《湘君》里说“鼍朝驰骛兮江皋”,湘江流入长江,也可称呼为江。后来时间久远,南方人也不再分水流是不是流到长江去,统统叫作江好了。
四、“江”直且宽,“河”则有弯曲之意
另外, “江”和“河”两个字的字源中也暗含着“江河”之别,从中可窥南江北河之玄机。江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三点示形为水,工字代表读音。古代江和工同音,现在不少方言里还是这样。但是有学者认为,这个工的成分,不仅仅只是表音,也有一定的表意作用。我们举几个带着“工”字边儿的字,说明一下。
“杠”,又粗又直的横木。“仜”,《说文解字》曰:“大腹人也”,肚大而挺,也有直和大的意思。再说“项”,脖子的意思,清代段玉载注释《说文解字》说:“此当曰项而曰颈者,浑言则不别。。。传曰:项,大也”这个项也有直和大的意思。我们从工字本身上看,“工规矩也,象手持之”,工字最早的意思,就是手,拿着一大把做木工的曲尺。曲尺给人的感觉,也有“直”和“宽”。
这样就好说明问题了,江就是给人感觉“大且宽阔”的水流。长江东去,水光接天,即“直”又“宽”。南方的雨水丰沛,水流充足,河流大都也宽、直。故而皆名之以江。
再说河,河旁的可字,可本有弯曲之意。“河”即能表示曲流水。君不见,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不正是“曲水”么?北方河流多曲折,故而也可叫“河”,所以南方曲折的,较小的内河,也被称为“河”,转过了九道湾的浏阳河,不也是称为河么?
五、“江”或来自南亚语,“河”或来自游牧民族
还一些语言学家,从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提出了观点。“江”,“河”两个词,都是外来语,“南江北河”的根源,是因为这两个词来自于南北不同民族的语言。
“江”可能来源于南亚语系—孟棉语族。现在南亚、东南亚的民族,仍然把河流读作工(江古音工)的谐音。如越南语,河流读作“song”,高棉语读作“stung”,古孟语读作“krung”,佤语读作“klong”。在上古时期,我国的南方是百越苗蛮之地,居住着南亚语系的民族,他们本来就把河川称作“江”。后来中原民族南下,吸收了当地的传统,南方也就都是各种“江”了。
“河”的来源则可能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和蒙古语中河流“rool”同源。一说来自于“东夷”。也和“江”字一样,被吸收融合进了汉语,成了北方对河流的统称。
但是这些说法,虽有参考价值,但也有问题,孟棉语族中把河流读作“江”,反倒可能是受汉语影响的,毕竟中华自古为天朝上国,臣服戎羌,周边民族吸收汉语词汇的可能性更大。至于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繁衍发展之地。怎么还会用外来词汇称呼自己的母亲河呢?
六、东北“江”的由来
说完了“南江北河”,我们再来看看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辽宁靠近关内的地区,辽河流域先秦就是燕国封地,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厚。命名规则也同于中原。辽河在《山海经》中叫潦水,《吕氏春秋》中称之为辽水,唐代以后成为辽河。辽河流域的支流也都叫河,如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华北中原的情况相同。
和中原华北迥异的,是辽宁更北的地区,这些地方在古代,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着肃慎、东胡等族。河流名称,大多是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嫩江,一说来自女真语,为妹妹河,一说来自蒙古语,青色的河。松花江,松花译自女真语 “速末”,白色之意。乌苏里江,则为自女真语天王之河。牡丹江则是女真语弯曲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