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我们谈到了曹操给予刘备的超高礼遇,他的官位已经是许昌朝廷的第四人,在曹操统治区内,更是第二人的角色,而曹操本人对他也是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可谓面子、里子都给到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曹操竟然允许他作为方面军统帅,带领大军去进攻袁术,也就是说,曹操对刘备还有不错的信任,这种信任甚至超越了郭嘉、程昱的劝谏,这种情况,当然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多疑人设是完全不符的。
现实是,曹操这个人在用人上,还有他轻信的一面。
比如他对张邈,自认是托妻献子的交情了,在袁绍面前,反复为张邈说情,最后,张邈还是担心曹操会为了袁绍害自己,联合吕布、陈宫等人发动了反叛。
另一个就是陈宫了,曹操待他如“赤子”,把自己在东郡的主力屯兵交给陈宫带,而让夏侯惇当东郡太守,实际上是待陈宫比夏侯惇更亲,因为东汉的朝廷和地方都流行以亲近小官来监督外任的大官,或是武将。
结果没想到,陈宫不但自己反了,还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把兖州全境都说反了,就剩下三个县为曹操留门儿,在曹操还没回师之前,陈宫更和吕布一起去袭击曹操家属所在的鄄城,险些给曹操坑成丧家犬。
再一个就是魏种,这个人有意思,他是曹操亲自举荐的孝廉,也就是曹操的“门生”,而曹操则是他的“举主”,在当时的世风之下,这就和半个儿子差不多,而且曹操还自领兖州牧,等于魏种还是他的臣子,忠孝二字之下,曹操对魏种无比放心,史书中说: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翻译过来,就是谁背叛我都可能,唯有魏种不会抛弃我的,没想到,魏种也参与了叛乱,在兖州联军战败之后,逃亡到了河内郡,投到了张杨麾下,曹操的整个反应很有意思: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啥意思呢,原来曹操听说魏种跑了,暴怒诅咒发誓,只要你不跑出汉朝的国境,我饶不了你。等到曹操击败张杨旧部之后,占领了屯兵的射犬城,生擒魏种,却叹息他的才华,释放他并任命他担任河内太守。
可以说,曹操看人走眼,基本都集中在“丢兖州”这个时间段,各种老朋友吃他饭砸他的锅,偏偏他都还挺留恋,比如陈宫临死前,曹操劝了半天,魏种,当然隔了好几年,气儿也消了,直接任命为太守。
当然,他这辈子最大的一次走眼,还是“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的摊牌招揽。
这个事儿必须得说明时间背景,那就是在曹操派出刘备领军要击袁术之前,升任车骑将军的董承拉刘备下水参与诛杀曹操。
而刘备的反应是:先主未发。
这里的“发”,不是发动政变或是拔营出发的意思,而是没有同意董承的建议,没有打开衣带诏,也就是没有受诏,可以算作,没拒绝也没同意。
然而,紧跟着曹操和刘备吃饭时,曹操感慨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这里没有青梅,也没有煮酒,就是吃饭,而刘备听说,就你和我是英雄,袁绍啥也不是,反应竟然是:先主方食,失匕箸。
刘备正吃饭呢,听了这话,勺子和筷子都掉了,《华阳国志》里记录了一段他借天雷掩饰失态的话,也被《三国演义》借用。
这些其实都不算新鲜,无非是比《三国演义》省略了很多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说话的语态,“曹公从容谓先主曰”,这个“从容”二字,说明曹操是有意为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过往的讨论,常常说什么试探、猜忌、恐惧,其实,这句话涉及了三个人,搞清楚,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同时出现,也就说明了曹操的用意。
曹操说这句话的时间,肯定在袁术死前,也就是建安四年六月之前,而董承当年三月才升为车骑将军,时间范围就落在这四个月间,而曹操当年四月还在河内郡攻射犬,也就是说,曹军班师屯兵敖仓,再回许昌,这个时间就落在了五、六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