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6年,这六人的慷慨赴死解释了何为中华脊梁

2020-09-28 09:49:20 作者: 公元1626

"不要怕,把我交出去吧。"周顺昌站了出来。

这一场动乱因他而起,他也不想再继续连累吴县的百姓。

吴县,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尽管不能让这里在自己的治理下变得繁荣,也不能在自己手里毁掉。

周顺昌自己来到了官府,全凭魏忠贤发落。

于是周顺昌走了,在被带到京师之后,他也被下放诏狱,每日被严刑逼供,诏狱的狱卒们希望以此将周顺昌屈打成招。

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周顺昌非但没有屈服,反倒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狱卒刑讯逼供,周顺昌总要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大骂魏忠贤,一直骂到狱卒结束逼供为止。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见周顺昌如此刚毅,便将周顺昌的牙齿全部打掉,然后狞笑着问:"你,还能骂魏公公吗?"

"噗!"周顺昌一口鲜血径直喷到了许显纯的脸上,然后,周顺昌张开已然没有了牙齿的嘴,继续大骂魏忠贤。

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但还能骂,而且还能溅这个佞臣一身血!

天下之大,这样的义士,又有几人?

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好多的事,大部分的事都被历史遗忘了,而很少一部分事迹连同一些人流传了下来。

这些事迹之中,有的主人公是皇帝,他们雄才伟略,一统天下;有的主人公是官吏,足智多谋,显贵一时。

当然,而还有些人,他们没有气吞山河的历史事迹,没有功盖千秋的历史功绩,但他们的事迹却在"寸土寸金"的历史书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只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两个字:

正义。

而坚守正义的这颗心,是中华文明屹立五千年而不倒的根本。

三百多年后,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写道: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周顺昌、颜佩韦、周文元、马杰、沈扬、杨念如。

这六人,就是对于中国脊梁,最好的诠释。

只有决心成为历史的人,才能成为历史。

崇祯二年(1627年),崇祯皇帝下令法办魏忠贤,魏忠贤自缢身亡。

此时,距离这六人逝世不过两年。

哪怕被折磨的不成样子,哪怕铁齿铜牙被一一敲碎,周顺昌依然还是当年见魏大中的样子。

刚正不阿。

全然不知恐惧为何物。

当夜,周顺昌死于夜中。

无需史书记载我们也能得知,他是被魏忠贤害死在狱中的。

周顺昌牺牲了,但吴县的事情还没有了结。

因为魏忠贤派遣的部队已经到了吴县,只抓一个周顺昌,东厂的走狗们认为是不够的。

这些东厂的走狗想要给天下的老百姓一个教训。

所以他们强迫吴县的老百姓们,一定要抓出几个领头人。

"那就,把我们也交出去吧。"吴县的五个百姓站了出来。

这五人分别是:颜佩韦、周文元、马杰、沈扬、杨念如。

这五人,都是吴县最普通的老百姓。

而这五人中,除了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之外,其他四人,根本就没见到过周顺昌。

那他们为什么要投案自首呢?

为了周顺昌的大义,为了保护吴县的苍生。

为了正义。

就这样,这五人被逮捕送往京城,斩首示众。

临行前,这五人跪坐于刑场之上,毫无惧色。

这五人在刑场之上,仍不忘大骂魏忠贤、毛一鹭。

随着一声令下,第一位义士慷慨赴死。

剩余四人仍然大骂不止,毫无惧色。

之后第二人倒下,剩下的三人,仍谈笑风生,不改颜色。

之后是第三人、第四人。

直至最后一人。

他们没有人跪地求饶,委曲求全。

他们平凡的来,保护了所有的吴县人,然后伟大的走。

这五人的头颅被悬挂于城墙之上,仍旧颜色不变。

人虽死,然,留名青史。

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张溥的文人听闻此事,有感而发写下奇文《五人墓碑记》,记录这五人和周顺昌的事迹。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