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总有莫名其妙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提问,什么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为什么不发动政变?什么曹丕在世时,司马懿为什么不发动政变?什曹叡在世时,司马懿为什么不发动政变?
我强烈建议,提类似问题的人,先去好好看一看《三国志》和《晋书》,关于高平陵之变的前因后果,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有很多不怎么看书,又对这段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肯定以为曹叡刚死,曹芳刚继位,司马懿就马上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朝政大权。要不然就不会问出类似这样无知的问题。
实际上,从曹叡病死到高平陵之变,这中间隔了整整十年。那就问一句,为什么司马懿要等曹叡死了十年才发动政变,为什么不乘曹叡刚死,曹芳刚继位,此时曹魏主少国疑之际,司马懿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废掉曹芳,杀掉曹爽,夺取曹魏执政权?
曹芳即位之初,司马懿的实力仅次于他在高平陵之变后,取得曹魏执政权之时。当时曹爽无论哪方面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如果这时司马懿随便找个借口弄死曹爽,废掉曹芳,真不是什么难事。
曹爽排挤司马懿,把司马懿明升暗降为毫无实权的太傅之后,至高平陵之变前夕,这将近10年的时间里,是司马懿最没有实力的时候,可以说,如果这10年,曹爽要弄死司马懿,也不是什么难事。
司马懿在极具实力的时候,不发动政变,非要得到自己虚弱到不行的时候才发动政变。司马懿图什么?他是不是脑残?
这样的对比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司马懿发动政变,和曹魏皇帝是曹丕、曹叡、曹芳,都没有太大关系。只和曹爽有关,他图一时爽快,激发了司马懿内心最黑暗的一面。使得司马懿以70岁的高龄,冒着超高风险发动高平陵之变,最终险胜曹爽,赢得了最终胜利。
你要知道,那时司马懿和曹爽的实力,对比非常悬殊,可以说司马懿纯属侥幸取胜。但凡曹爽有一点点点智谋,司马懿必死无疑。可惜他是曹爽,他的对手是司马懿。
许多对司马家族抱有成见而又不看史书的人,肯定以为曹叡刚死,曹芳刚继位,司马懿就马上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朝政大权。
司马懿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功勋卓著,威望甚高。堪称曹魏的诸葛亮,这样一个重臣,却最终有了谋朝篡位之举。这是为什么呢?一切都源于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后,从功勋卓著的重臣化身掌控朝政的权臣,尽管在其生前没有登基称帝,但开启了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的第一步,与司马懿后期专权擅政具有绝对关系。
其实不管曹魏皇帝是曹魏、曹丕、曹叡还是曹芳,都不影响司马懿谋逆。至少在曹丕和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一直忠心耿耿。即便是曹芳在位时,司马懿也没有想过要废掉曹芳,自立为帝。所以,唯一的因素是曹爽。是曹爽激发了他内心黑暗一面,让司马懿释放内心的魔鬼,谋朝篡位。
起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也以曹爽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曹爽开始独专朝政,日益骄横跋扈,胡作非为,乌烟瘴气。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事件,曹爽被杀,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试想一下,如果曹宇为大将军,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或许就不会出现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事情;
如果曹爽能够与司马懿和平共事,不忘初心,一心辅佐曹魏幼主,或许也不会出现司马氏篡魏的情况;
曹爽执政时,把朝政弄得一团糟。绝大多数重臣都看不下去,司马懿抓住机会,这才有了后面的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逐渐控制了曹魏,这有了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西晋王朝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