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晋初年的司马攸问题

2020-09-28 13:01:56 作者: 浅谈西晋初年

齐王司马攸是西晋初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西晋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的胞弟,和司马炎一样,同为晋文王司马昭正妻王元姬所生。司马炎对这个弟弟,始终有心结,处处防范甚至打压。

早在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司马炎和司马攸就有世子之争,而且竞争激烈,司马昭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司马炎侥幸胜出;西晋建立后,因为太子司马衷弱智,使得朝臣对司马衷能否继承大位表示怀疑,不少人把目投向了司马攸,意欲使司马攸取代司马衷,作为司马炎的继承人。司马炎对此无法认可,对司马攸的打压也进行了多番打压,在司马炎的一番操作之后,终于消除了司马攸对司马炎的威胁,但是西晋王朝却因此走向了崩溃。

司马攸虽然两次都与大位失之交臂,也对西晋初期政局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司马攸是如何成为司马炎的阴影的呢,司马炎又是如何解决司马攸所带来的政治烦扰的呢?今天来解析司马攸的相关问题。

司马攸问题的来由

司马攸和司马炎是亲兄弟,都是司马昭正妻王元姬所生。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生了几个女儿,但是却没有儿子。于是司马昭就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这样司马师也算后继有人了。司马师执掌曹魏时,基本上扫清了朝堂上反对司马家族的政治势力,奠定了魏晋嬗代的政治格局,是西晋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

司马师执政的最后一年,镇东将军毌丘俭联合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于是司马师率军亲征淮南,虽然最终平定了毌丘俭和文钦,但因为眼疾恶化而病死许昌。司马师临死前,把权力移交给了司马昭。司马师的这个临终安排,把此前一直籍籍无名的司马昭推上历史舞台,也让西晋的皇权世系从司马师过渡到了司马昭。

为什么司马师不安排司马攸接班呢?因为当时司马攸只有8岁,无法承担起继续领导司马家族完成篡魏立晋的重任,而这个重任只有当时年富力强的司马昭来完成。如果不是司马师亲征淮南、意外身故,那么西晋政权一定是司马师、司马攸一脉的人了。这一点,司马昭也承认,司马家族的基业是司马师打下来的,应该交给司马攸来继承。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晋书·武帝纪》

司马师对西晋政权有着巨大功劳,司马攸作为司马师的继子理应继承大位,这一点连司马昭也认可了,所以司马攸继承权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最终继承大统的是司马炎,而不是司马攸呢?

《晋书》中记载,司马昭在面临立谁为世子这个问题时,曾经左右为难。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支持司马炎;如重臣何曾、裴秀都力挺司马炎,何曾说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裴秀说司马炎“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这些重臣都无一例外,支持司马炎承继大统。

可是《晋书》却又记载,司马攸颇有贤德,名声极佳,是西晋的一代贤王。司马攸既然这样贤德,为什么大家都一边倒地支持司马炎呢?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接下来为大家阐述。

司马攸的历史形象

之所以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一方面是西晋官方为了维护司马炎继位的权威,以示司马炎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把支持司马炎的史料都留了下来,舍弃了那些支持司马攸的史料。另一方面,则是《晋书》刻意打造司马攸的悲情形象,让司马攸的历史形象更加悲情、惹人同情。

司马攸的历史形象来源于《晋书·司马攸传》,他的所有故事也基本都在《晋书·司马攸传》里。《晋书·司马攸传》中的司马攸,是一个非常有才干,有名望,深孚众望,但屡遭司马炎的排挤和打压,甚至还曾遭到陷害,怀才不遇、久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的悲剧形象。那么《晋书》中刻画出的司马攸形象,是否合乎历史事实呢?恐怕未必。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