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之语,可谓是金玉良言。他表示此风一开,势必会一发不可收拾,本就是危机四伏的大唐,后果可想。但是,陆贽这样的“为天下计”却遭到了唐德宗的嫉恨。
无它,一个喜欢搜刮财帛的昏聩之君,你却断绝了“他的财路”,唐德宗又怎么肯善罢甘休。诚然当时的唐德宗是无言以对的,毕竟陆贽的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铿锵有力,而且也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着想,再怎么样唐德宗也不可能当场就处罚了他,可这也埋下了君臣失和的种子。
此后,在裴延龄的谗言以及德宗的不悦之下,陆贽终被贬黜至忠州。不过作为品德高洁之士,陆贽到是颇“安于现状”。在忠州十年里,为了避诽谤之语,他也十分低调,但为了治疗当地的疾疫,他有收集古方的作为。
陆贽的主张,直到唐德宗驾崩,唐顺宗李诵即位才被采纳,顺宗认为他的主张是高瞻远瞩的方法。可惜的是,就在李诵下诏召还陆贽之时,五十二岁的一代名相未能接到诏书,便溘然辞世。
小结:
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局面,腐败黑暗,既有地方上的节度使尾大不掉,又有宦官专权、吏治腐败。而造成这些的因素,可以说有王朝累积的原因,但更与唐德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德宗作为君王,除了初期的少有亮眼表现外,却对宦官专权听之任之,对节度使的权利更是错误的进行削藩,而且对于吏治的腐败,他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倘使,他能循序渐进,任用贤臣,听取陆贽的建议,杜绝不良风气,整肃吏治,或许大唐的国运仍能持续。但是,他却并没有如此做。反倒是为后人,上演了一出奇葩的皇帝劝勉大臣受贿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