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荀彧和崔琰名满天下,为何均死于非命?曹操此举大有深意

2020-09-11 09:45:20 作者: 孔融荀彧和崔

荀彧出身士族,还是荀子的后代,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始终对汉室抱有一丝希望。但曹操进位魏公,加封九锡,已经证明了他的“狼子野心”,因此两人难免走上了对立的道理。所以说,两人都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只不过曹操最终选择牺牲荀彧,来成全自己了,这也是他帝王心性的外露。

三、崔琰之死,分化士族

孔融死了,文武百官静默寡言,曹操顺利控制了汉末朝廷;荀彧也死了,不少汉臣纷纷绝望,曹操为此松了口气。尽管他已经做到了像当年王莽那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但曹操还觉得差了一些火候,因为他总觉得,这些看似老实的士族,可能会有些小动作。从当时局势来看,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崔琰曾经提拔了个官员,叫做杨训,曹操在进位魏王后,此人便大肆歌功颂德。崔琰知道后,便评价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或许以崔琰的心智,他不会直接表明自己是对曹操当魏王有所不满。但不幸的是,当时有人将这件事放大了。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当时有人对曹操不满,便用崔琰的回信当了灯笼纸,将其裹在灯笼上到了大庭广众下游走了一番。这件事一出,不少人还真的以为崔琰要向曹操反击了。

可想而知,曹操虽然知道崔琰的为人如何,但他却不得不处理掉后者。因为此事一出后,先前孔融之死的效果便削减了大半。不少有想法的世家,或许便会利用这个机会伺机作乱。就这样,倒霉的崔琰不幸背了黑锅,随即下狱而死。崔琰之死,在当时又是一个震动,不少别有心思的士族,最终放下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心。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