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为什么不到36年就灭了?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0-09-10 18:26:56 作者: 晋朝为什么不

说到晋朝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同时,晋朝被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朝代,那么,在当时的晋朝人们生活还是非常的富裕的,与此同时,当时的晋朝教育,科技,文化还是很发达的,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楼结合的萌芽,那么,这么大这么繁荣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不到36年就灭亡了?有的人说是因为当时人们太过于奢侈,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的接盘者西晋,本来是很被人看好的华夏王朝,熟料从统一三国,到突然死亡,只延续了36年,仅次于14岁的秦朝,成了中国第二短命的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收拾了魏蜀吴的大晋朝这么短命?

士大夫的腐朽与颓废是两个重要原因。

提及西晋的时代精神,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描绘:穷奢极欲。

西晋官员留给历史的,是各种突破想象极限的暴殄天物故事。

诸如西晋作家官员石崇,传世的不是他的政绩与作品,而是各种惊世骇俗的斗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宅如厕”。说石家的厕所不叫茅房,也不叫洗手间,而应该叫非常别墅,因为现代五星级卫生间也没有那样讲究。据《晋书》记载,石厕“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厕所华美绝伦,里面有绛色蚊帐褥子,各种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而且长廊通道,经常得有若干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惊煞人的还在后面。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内急需要上厕所,解完手后,侍女马上将客人领入更衣室,帮客人脱去所有衣服,然后一律换上新衣再登堂入室。很多客人都没见过这种阵势,进石家厕所,误以为进入了石崇的卧室,不敢解手。而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这阵势令很多见过大场面的达官贵人都不免手足无措。

西晋士大夫斗富的传奇层出不穷,还有“蜡烛当柴火”“击碎珊瑚树”,实在太多了,这些故事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士族“二化”社会——享乐化和流氓化。我们知道,西晋的开国者晋武帝司马炎是个官三代,他是靠爷爷司马懿、父亲司马昭谋略加拼杀得到的政权,本身就是士族代表人物。为了确保司马氏江山,他一边防止士大夫效尤,一边给他们甜头拉他们下水。于是,放出了“门阀制度”和“享乐主义”两个大招。所谓“门阀制度”,可归结为一句话:王侯将相有种,当大官须拼爹。司马家族成员分封各地为王,名门望族子弟世袭官爵坐享其成,而平民子弟上位就极困难,寒门很难贵子。说白了,这是“官N代”和“富N代”的天下。而所谓享乐主义,就是打破礼法,肯定了人的七情六欲、自然属性,并直率地以声色犬马形式表现出来。于是,晋朝的士大夫,精神和肉体上都成了肥佬,换上了严重的糜血症。

乳糜血的晋士,主要分成了两类:一类犬儒,石崇那样的行尸走肉。另一类,是隐士,以竹林七贤等清流为代表。他们不想与犬儒同流合污,于是采取隐居方式,超然物外。对于竹林七贤,迄今有人盛赞他们,大书“魏晋风流”。但是,华夏文人失去尚武精神,汉人士大夫精神残弱、肌无力,恰恰由此发端。

不可否认,魏晋时代文学地位空前提升,但文人也变成了走不出书斋园林的彻底“纯文人”。有晋一朝,像先秦那样的伟岸文人无处可寻。拿着酒杯、烂醉如泥、高谈阔论的“贤者”倒是常见一景。先秦文人的手中剑,已经变为魏晋名士手里挥舞的鸡毛掸子。竹林七贤的所谓风流人物,大多是这等人物。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被《晋书》赞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阮籍谈吐深奥,从不论人是非。这与其说是做人讲究,不如说是不敢轻易得罪人。《晋书》又言:“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无官无名的文化人,阮籍就不会客气了。他看不起没权没势却又偏爱讲究俗礼的文化人,对他们不屑一顾,经常给他们脸色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