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2020-09-11 09:51:04 作者: 孙权的弟弟在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孙权第一次征剿黄祖的时候,由于山越族人趁机复动,致使孙权不得不放弃江夏的攻势,转入了镇抚山越的军事行动。而在这期间,孙权的弟弟,时任丹阳太守的孙翊被害,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三国志宗室传》中的记载:孙翊是孙坚的第三子,比孙权小两岁。勇猛强悍、果敢坚毅(骁悍果烈),在诸多方面跟孙策极为相似(有兄策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丹阳太守吴景去世之后,二十岁的孙翊(时年二十),以偏将军的身份接任丹阳太守(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次年,被身边的心腹边鸿所害(后卒为左右边洪所杀)。

关于孙翊的死,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实际上的整个过程,却非常的离奇曲折。导致孙翊被害的起因,跟孙权杀盛宪有一定的关系。

据《会稽典录》中的记载:盛宪原是汉室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迁吴郡太守),才识、品德弘高雅量(器量雅伟),在当地享有盛名(宪素有高名)。孙策平定吴郡和会稽的时候,杀了许多不屈服的当地豪士乡绅(诛其英豪),但唯独对盛宪很是忌惮(策深忌之)。孙策明知盛宪不会为己所用,但也不敢杀他,所以就把他困在了吴郡。

盛宪又跟孔融的关系非常好(宪与少府孔融善),孔融担心盛宪长久不屈服孙氏,终会遭遇不测(融忧其不免祸),所以就跟曹操写了一封信(乃与曹公书),希望曹操能设法救盛宪脱离困境。曹操收到孔融的信后,经过一番思量,以天子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征盛宪为骑都尉。孙权得知消息之后,抢在了诏书未下到吴郡之前杀了盛宪(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

盛宪被杀之后,他的儿子投奔了曹操(子匡奔魏),并在曹操手下做了征东司马(位至征东司马)。被盛宪举荐的两位孝廉妫览、戴员跑到山里面躲藏了起来(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后来孙翊到丹阳任命之后(孙翊为丹杨),又找到了妫览和戴员(皆礼致之),并命妫览为大都督(览为大都督),戴员为郡丞(员为郡丞)。

据《吴历》中的记载:妫览和戴员受到了孙翊的礼遇之后,并没有安心的辅佐他,而是想方设法的拉拢孙翊身边的心腹边鸿等人(妫览、戴员亲近边洪等)。这件事情也被孙翊撞到了好多次(数为翊所困),每次都对他们进行一顿责骂就不了了之了。正是孙翊对他们的放纵,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妫览和戴员早有叛逆之心(常欲叛逆),就在孙权集中精力征剿黄祖、镇抚山越叛乱的时候(因吴主出征),他们串通边鸿,在孙翊毫无防备之时杀害了他(遂其奸计)。

通过这些记载,整个事件就还原了:孙权杀了盛宪,致使妫览、戴员逃亡,孙翊又礼聘二人遭遇不测。如果这样看的话,孙翊的死跟孙权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关系。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孙翊为什么要礼聘妫览和戴员呢?要知道,二人之所以要“亡匿山中”,这说明孙权跟这两个人之间有着很严重的分歧,甚至是有着刻骨的仇恨。而通过孙翊被害之后,他的夫人徐氏为他报仇的经历可以看出:孙翊的手下并不缺乏勇猛忠义的将领。作为孙权的亲弟弟,不重用自己手下的将领,反而把两个仇人礼聘到自己的门下并加以重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