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运筹帷幄、智绝天下的谋士形象。闻名后世的“隆中对”,说明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帮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而这一战略构想也在诸葛亮出山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卓绝的谋略与胆识,逐步达成了这一目标。诸葛亮的这一形象特点在唐代的三国诗中也极为突出。其中的代表作品,如唐代诗人武少仪的《诸葛丞相庙》中,就以“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一句,高度简练的总结概述了诸葛亮的谋略、智略及其功绩。
另外,在杜甫的《咏怀古迹》的系列诗中,也有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诸葛亮塑像时,内心深处涌出的仰慕之情;“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一句则是作者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肯定与赞美。“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一句中,作者将诸葛亮与诸多历史名人相提并论,言辞之间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最后一句“运移汉作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最后,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诸葛亮的这一形象比较特殊,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诸葛亮的结局众所周知,未能完成北伐大业就中途病逝了,这种不幸的遭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感觉非常遗憾的。诸葛亮这种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主要体现在晚唐时期的诗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学子前途渺茫,于是,诸葛亮的人生悲剧被这个时期的文人们引入作品之中,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无奈与悲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比如杜甫的《武侯庙》。该诗中的“空山草木长”、“不复卧南阳”等句,既描述了诸葛亮的人生悲剧,也借此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当然,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除了对诸葛亮的褒扬、赞美之外,也有个别带有调侃性的诗句。比如,晚唐时期出现的诗作《游嘉州后溪》中,有一句“只合终身作卧龙”,就是作者调侃诸葛亮是条飞不起来的“龙”,一生当中只能“卧”着。不过,这样的作品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非常少见。
参考书籍:《全唐诗》、《三国志》、《唐代咏史怀古诗词研究》、《杜甫笔下的三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