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的高徒,他们的智谋都有过人之处,要是师兄弟两人可以联合起来的话,也必定可以影响天下大局,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实际上一山不容二虎,这个天下也只有一个鬼谷子高徒就够了。
作为师兄的庞涓离开师门比较早,所以很快就在这个战国时代混出了名气,在魏国也受到了重用。但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比他更好,如果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庞涓当然是不如孙膑,庞涓趁着现在自己已经在魏国得到重用,就邀请孙膑来到魏国一起谋事。
这看起来庞涓是非常大方,但实际上他又暗中使了诡计,最终孙膑被施以膑刑,落得个终身残废。至此师兄弟两人终究成了仇人,孙膑在齐使的帮助之下,到了齐国。
公元前341年,作为主帅的庞涓率领魏军攻伐韩国,韩国由于不敌,只好向齐国求救。这时候孙膑感觉到他复仇的机会已经到来了,所以向齐威王进谏,要出师救援韩国。
这一次出师救援韩国,田忌作为主将,而孙膑作为军师,采用之前就已经使用过的“围魏救赵”的方式帮助韩国解除了危机。然后孙膑又设计将庞涓引诱到马陵,刮去了一棵大树的树皮,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在周围埋伏了一万名中弓箭手,只等待庞涓到来。
庞涓来到这棵大树的时候,恰好是傍晚时分,树上的字有点看不清楚,所以就点了火把,结果埋伏在周围的一万名弓箭手,就是以火把为信号,只要一看见火把就可以万箭齐发,瞬间就将庞涓射杀,孙膑的大仇也终于得到。
从战术上来说,孙膑的计谋是无可挑剔的,用得非常高明。只不过他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这一场战争的最大赢家,并不是齐国。
在出师救援韩国之前,其实齐国之间的君臣是有很大分歧的,齐威王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否要出兵救援韩国。此时孙膑就出来给齐威王分析救援韩国的利弊:
孙膑的意思就是要救援韩国,但也要等待韩魏两国厮杀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出兵,这样韩国的实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削弱,同时齐国的兵力也比较容易对付疲劳的魏军,对于齐国来说,当然是非常有利的。
当时在战国这个时代,各个大国之间都无法相互消灭对方,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力量来平衡对方,而齐国不想在削弱魏国的同时,让韩国保留比较大的实力,所以孙膑才建议在选对时机再出击。
这样的战略思想其实一点都没有问题,但问题就是最后孙膑还是将庞涓射杀了。当时庞涓已经中计被困于马陵,魏军的损失比较惨重,主力已经被消灭,已经达到了削弱魏国的力量,如果此时放掉庞涓的话,对齐国才是比较有利的。
因为当时处在魏国西边的秦国,也在实行商鞅变法,而且也起到了比较大的功效,国力逐渐地由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秦国,所以当时秦国已经是不可忽略了,要是给魏国留有一定的实力,那就可以与秦国抗衡,相对于远在东方的齐国来说,就可以获得更加充足的时间来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在马陵之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主要是因为魏国有魏武卒,这是魏军强大的根本来源,但是士兵的强壮并不代表一支军队的强大,而魏国的实力在当时可以令其他国家胆寒,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魏国拥有庞涓这个名将。
一支军队的实力除了士兵的强大之外,就是要依靠主将的指挥能力了。虽然庞涓的指挥能力相对于孙膑来说是差了一些,但他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主将都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庞涓在对付秦国方面,拥有比较大的威慑能力。
当时在庞涓受困于桂陵之战的时候,秦国就可以从中攻打魏国,并且还得到了魏国的少梁和安邑。这对于当时实力相对还是比较强的魏国来说,被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秦国攻下了如此重要的城池,当然是一个耻辱。